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以下简称:青海盐湖所)坐落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此地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四面环山、三川会聚;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中国夏都”之美称。
青海盐湖所创建于1965年3月,在我国著名化学家柳大纲院士和著名地质学家袁见齐院士的带领下开始了柴达木聚宝盆的系列勘察与研究,迄今为止依然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盐湖研究的科研机构。青海盐湖所分别于1981
和1997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化学、地质学、材料与化工三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五个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有化学、地质学两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青海盐湖所已经形成了盐湖地质学、盐湖地球化学、盐湖相化学与溶液化学、盐湖无机化学、盐湖分析化学、盐湖材料化学、盐湖化工等完备的学科体系。

目前,青海盐湖所拥有中国科学院盐湖资源综合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盐湖盐矿资源绿色开发工程实验室、青海省盐湖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盐湖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盐湖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盐湖数据中心等研究单元,拥有甘河中试基地、盐湖化学分析测试中心、文献情报与编辑部等重要支撑部门。青海盐湖所主办国内盐湖领域核心学术期刊《盐湖研究》,是青海省化学会的挂靠单位和理事长单位。
青海盐湖所立足世界盐湖科学和技术前沿,面向国家对农业钾肥,以及锂、硼、镁等重要原材料高端产品的战略需求,面向我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从事盐湖资源与化学、盐湖成因与演化,以及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应用基础和技术研发等研究工作,200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的重大科技贡献包括:(1)基本完成了我国盐湖资源的调查与评价;(2)奠定了我国盐湖地质和盐湖化学的理论体系;(3)为青藏铁路成功跨越盐湖做出了基础性贡献;(4)奠定了我国钾肥工业的技术基础;(5)开创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的科学方法与成熟技术;(6)为我国企业首次在境外开发钾矿资源提供成套技术。
建所以来,青海盐湖所造就了一批盐湖科技英才,先后有4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截至2024年底,全所共有在职职工269人,其中在编230人,特别研究助理32人。专业技术队伍中,正高级36人、副高级79人。此外,全所有客座专家18人、劳务派遣27人、研究生151人、离退休233人。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00多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等奖两项。
近年来,青海盐湖所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士、比利时、俄罗斯、日本、印度、伊朗、蒙古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青海盐湖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青海盐湖所全体员工在继承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光荣传统的同时,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立足世界盐湖科学和技术前沿,以解决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与持续利用的重大科技问题为主攻方向,引领我国盐湖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针对制约国内外盐湖产业发展和盐类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开展创新与集成,培养高端科技人才,推动盐湖产业的发展。
青海盐湖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院党组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抓手,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根本,以加快抢占盐湖科技制高点为核心任务,找准定位、突出特色,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当好“国家队”“国家人”,扛起“国家事”“国家责”,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在我国盐湖科技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将青海盐湖所建设成国际一流的、从事盐湖科技的综合性研究所。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学科定位为以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生态学为主攻学科,主要开展宏观生态学、系统生态学、实验生态学,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所属最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之一。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简称西北高原所)成立于1962年,是以从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公益性综合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筹建于1956年,1958年正式成立,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育和科普开放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三大核心科学植物园之一,包含光谷、磨山、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肯尼亚园区,江夏、新洲两个基地及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这个研究所在国际合作方面做得不错,和这么多国家都有交流,看来学术影响力很大啊
他们不仅科研实力强,环境也很好,西宁夏天特别适合做科研,不热也不闷
作为一个青海本地人,真心觉得盐湖所为我们家乡做了太多贡献,特别是钾肥技术,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
提锂技术这部分特别厉害!新能源行业就缺这样的核心技术,希望他们能在这块有更大突破
国家重点实验室!希望能多引进些年轻人才,把盐湖研究发扬光大
研究生有151人,这个规模还挺大的,不知道报考难度大不大
看到有4位院士,就知道这个所的含金量了🤔
提锂技术是新能源产业的关键啊,希望多出些好成果!
盐湖研究这个领域真的很特殊,他们应该是国内的独一份吧?
确实独此一家,而且学科体系很完备,从地质到化工全链条研究,这在科研机构中很少见
1965年就建立了?老牌研究所啊,怪不得实力这么强
老一辈科学家真的不容易,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开展研究,向先驱们致敬!
钾肥技术这块真的造福农民了,感谢科研人员的付出
西宁的科研机构啊,那边风景应该很美吧?不知道平时能不能去参观学习下
看到他们取得的科研成果,真心觉得骄傲!特别是为青藏铁路作出的贡献👍
青海盐湖所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啊,搞盐湖研究的应该很辛苦吧,向科研工作者致敬!
科研人员确实很辛苦,特别是长期在高原工作。也感谢他们为新能源做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