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机构,是我国植物学、植物化学领域重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昆明植物所以“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为所训,旨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造福于民。
昆明植物所前身是静生生物调查所和云南省教育厅于1938年7月合作成立的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1950年4月转属中国科学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3年3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9年4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现任所长普诺·白玛丹增,党委书记李宏伟。
建所以来,昆明植物所的各项事业发展始终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20世纪40年代,引种美烟大金元,试种栽培证明适生性,培育优质种苗,助力云南烟草业发展;20世纪50年代,积极投身橡胶宜林地考察,确定橡胶种植适宜区,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为国家自力更生发展天然橡胶产业奠定了基础;1958年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1999年提出建设“种质资源库”,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前瞻性、战略性良策;2001年批准建设云南省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植物化学学科发展和西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支撑;编研《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云南植物志》《西藏植物志》《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等专著,摸清了中国植物的家底,为植物资源持续利用打下科学基础;研发“天麻素”“宫血宁”“青阳参”“咽康舒片”“草乌甲素”“神衰果素片”“鞘蕊花”“复方SH”“奥生乐赛特”“灯台叶碱”“芬克罗酮”“LFG-53”等一批新药,为国家天然药物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解决天麻、松乳菇、块菌人工栽培,突破羊肚菌产业化关键技术,选育云南山茶、杜鹃、报春、兰花等新品种,破译茶树基因组,为云南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在新时期新阶段,昆明植物所将牢记初心使命,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聚焦生态文明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需求,立足中国西南,辐射东南亚和喜马拉雅,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推动学科深度交叉,提升战略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收集与保存、发掘与利用的创新链集成能力,建成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战略生物资源储备库、天然产物库、成果产业孵化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知识传播基地,成为特色鲜明、研究卓越、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研究机构。
昆明植物所现有在册职工587人(岗位聘用362人、项目聘用22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17人,研究生指导教师145人。现有生物学和药学2个一级学科,下设有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和药理学4个二级博、硕士培养点以及生物与医药和药学2个专业型硕士培养点。在读研究生67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61人,含留学生18人;硕士研究生415人,含留学生11人。
昆明植物所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省部级科研平台8个: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野生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作物野生近缘种现代组学重点实验室(筹)、天然药物活性筛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云南)、云南省野生特色观赏植物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建有两个科学植物园:昆明植物园和丽江高山植物园。国家级野外台站1个: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院级野外台站1个:独龙江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省级野外台站5个:丽江森林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迪庆白马雪山高山冰缘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高黎贡山森林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红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滇东南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23年,研究所依托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良好基础,整合全所优势科研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牵头组建的“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获中国科学院批准启动建设;同时,研究所作为共建单位参与组建的“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重点实验室”也获中国科学院批准启动建设。
昆明植物所现主办有3个英文学术期刊:Plant Diversity (PD)、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NPB)和Fungal Diversity (FD)。《植物多样性》最新影响因子为4.8,首次进入植物科学领域Q1区,并入选中国科学院一区期刊;2023年获得首个影响因子为4.7,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化学药学领域的70种期刊中排名29,位列Q2区,并入选中国科学院三区期刊;《真菌多样性》影响因子达20.3,位居全球真菌学科领域期刊之首,入选中国科学院一区期刊。三本期刊均入选2023年国际影响力TOP期刊榜单,其中Fungal Diversity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两刊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简称:青海盐湖所)坐落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此地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四面环山、三川会聚;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中国夏都”之美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要开展量子频标、时间保持、守时理论与方法、高精度时间传递与精密测定轨研究室、时间频率测量与控制、时间用户系统与终端、导航与通信等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是我国生物信息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在数据管理、科研创新、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着我国生物信息学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网站主要对科研成果,合作交流,人才招聘、科普教育、专业资料参考、珍稀植物、植物数据库、植物志、GIS、植物生物地理、分子生物学、植物化学、北京植物园、中国标本馆、种质资源库、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植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介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在微生物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着微生物学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从事生物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领域生态发展的科研机构,2012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2012年11月29日通过验收,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序列研究所。
                    


















植物看起来无害,但研究起来一点都不简单,光是分类学就很需要耐心和专业。
看到这么多科研成果,作为云南人真挺自豪的!希望能带动更多本土产业发展。
原来我家阳台种的云南山茶品种是从这里选育的,难怪开花那么漂亮 💐
光是看看他们收集的3万多份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就觉得这个地方不简单啊!
植物所的成果转化真不错,希望他们能研发更多环保型农业技术,造福农民。
去过几次他们的展览,每次都能学到新知识,特别是那些罕见的高原植物,真的长见识了!
科研人员真的很伟大,不为名利,默默为国家做出这么多贡献。
作为一名生物老师,每年都会带学生去昆明植物园研学,孩子们总能收获很多知识 🌱
没想到天麻素是他们研发的,这个药确实好用,效果挺明显的。
昆明植物所的植物园真心不错,尤其是春天满园花开的时候,简直是人间仙境!
希望这样的研究机构能获得更多支持,基础研究真的很重要!
看完介绍才知道,原来生活中这么多东西都和植物所的研究有关
带小孩去过昆明植物园,植物种类丰富得惊人,解说也很专业
三本期刊都进入国际影响力top榜单,科研实力确实过硬啊
研制的这些天然药物很多都是常见病的治疗药物,默默守护着国民健康
在丽江高山植物园实习过半年,那里的研究环境和导师都很棒👍
最近在考虑申请读研,昆明植物所的植物学专业看起来很不错啊
原来云南很多特色农产品和植物所的研究有关,涨姿势了
我是药学专业的,特别向往能去昆明植物所实习啊🤔
药学专业的同学建议关注他们每年的暑期实习项目,真的很锻炼人
希望国内这样的科研机构越来越多,支持基础研究!
不太懂科研,但是看到他们研发了那么多新药,感觉真的很了不起
确实厉害,从烟草到医药都有重要贡献,这才是真正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植物多样性》期刊都进Q1区了?厉害了我的国!
这个地方我去年暑假去参观过,强烈推荐给家长带小朋友去学习
作为植物学爱好者,每次看到昆明植物所的研究成果都特别兴奋
没想到云南的烟草业发展还有植物所的功劳,真是长知识了!
不光是烟草,看资料他们还参与了橡胶种植研究,在那个特殊时期为国家解决了大问题
去过昆明植物园,植物种类真的太丰富了,带孩子玩还能学到不少知识😊
昆明植物所的历史太令人敬佩了,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做出了这么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