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7月4日,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目前国际唯一的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位于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厦门市。
研究所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主要任务
1.面向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城市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沿,在城市生态、环境与健康,城市物质能量代谢与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城市环境治理与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城市规划与环境政策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
2.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现代研究所制度,建立有利于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与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建立与区域创新体系各单元协同创新的有效方式,建立面向城市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
3.结合重大科技任务引进优秀人才,结合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学术人才,结合知识转移与技术转化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训管理人才,成为城市环境与健康研究领域人才高地,成为区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
二、研究重点领域
(1)城市生态健康系统分析与监测;(2)城市环境复合污染机理与效应;(3)城市环境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4)城市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
2.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
(1)城市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2) 城市土壤污染修复技术;(3)城市大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4)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5)高效环境材料制备技术;(6)环境生物技术。
(1)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与示范;(2)生态产业工程与示范;(3)城市生态环境技术集成与示范;(4)城市物质能量代谢与循环经济建设模式示范。
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1)城市环境与全球变化;(2)城市发展与城市安全;(3)城市智慧管理技术;(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技术;(5)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规划理论与技术;(6)城市环境管理与政策。
三、公共平台建设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福建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科联“城市健康计划国际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福建省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厦门大气环境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浙江省城市环境过程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厦门市城市代谢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水环境安全与水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危险废物鉴别和处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厦门市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厦门市室内空气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四、对外合作
研究所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保持着频繁的交流和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与英国阿伯丁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
五、人员规模
研究所现有工作人员320人,硕、博士研究生44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
六、观测研究站
根据“一所两站”的战略布局,研究所首个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宁波观测研究站在宁波市北仑区建立并投入使用。宁波站依托所本所,立足宁波市,辐射长三角,面向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城市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沿,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展城市环境长期观测研究、城市生态环境与健康、城市环境治理与修复技术、环境治理工程与循环经济、城市规划与环境政策研究与开发以及技术转移、转化和规模产业化。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筹建于1956年,1958年正式成立,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育和科普开放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三大核心科学植物园之一,包含光谷、磨山、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肯尼亚园区,江夏、新洲两个基地及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0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研究所。建所以来,光电所在自适应光学、光束控制、微纳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智能制造和光电信息技术。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拥有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5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以及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深海研究中心,建有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制品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牵头组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2个功能实验室,设有学会联合办公室、文献信息中心、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公共技术中心、海洋科学大数据中心、海洋观测网络管理中心、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7个研究支撑单元。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简称:青海盐湖所)坐落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此地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四面环山、三川会聚;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中国夏都”之美称。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电子所”)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微电子科学技术与集成电路领域的重要研发机构。


















看到有这么多国际合作项目,希望能引进更多先进技术来解决我们城市的环境问题!
在厦门工作也太幸福了吧🌊 搞科研之余还能看海,羡慕了!
这个研究所的研究方向真的非常前沿啊,特别是城市生态环境规划那块,现在城市建设太需要这些理论指导了!
看到有很多重点实验室,设备条件应该很不错,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环境领域的人才
设备条件确实很关键,不过更希望这些实验室能多和产业结合,把科研成果真正应用到实际环境治理中。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这个方向很有意义,现在垃圾分类处理确实需要技术支持
垃圾分类只是第一步,后续的资源化处理技术才是关键,期待研究所能在这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博硕士点都有啊,想报考环境专业的研究生可以考虑这里
现在城市污染这么严重,确实需要这样的专业机构来研究解决方案,加油!
国际合作单位真多,希望多引进些先进技术来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
宁波站也建起来了,看来是要辐射长三角地区啊,期待能为区域环境改善做贡献
320人的团队规模不小啊,还有两院院士坐镇,科研实力应该很强
研究方向很全面啊,从污染控制到循环经济都有涉及,希望多出点实用成果造福市民
在厦门诶,环境肯定很好吧?不知道平时能不能去参观学习一下?
中科院这个城市环境研究所听起来很高大上啊,专门研究城市环境的国立机构还是国际唯一,厉害了👍
确实很厉害,毕竟是国内唯一的专门研究城市环境的国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