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筹建于1956年,1958年正式成立,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育和科普开放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三大核心科学植物园之一,包含光谷、磨山、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肯尼亚园区,江夏、新洲两个基地及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光谷园区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南临九峰一路,东至光谷八路,西临九峰溪,面积为1103亩,功能定位以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人才培养为主,园区将针对性收集保育重要生物经济资源,开展种质创新与植物功能性化合物研发,建设特色农业植物新品种、新成果展示示范基地,成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集科研及成果展示、科普与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高标准、高起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与科研成果孵化示范区。
磨山园区坐落于东湖之滨、磨山南麓,面积为886亩,为国家植物资源储备和植物迁地保护的综合研究基地,现收集保育植物资源13000余种,建有世界上涵盖遗传资源最广的猕猴桃专类园、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专类园、华中最大的野生果树专类园、华中古老孑遗和特有珍稀植物专类园、华中药用植物专类园等17个特色专类园。利用资源与人才优势,围绕植物与人居环境、生物安全、水与人类健康三个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现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研科普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湖北省和武汉市级科普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禁毒科普教育基地。
现有在职职工290余人,其中科研人员180余人。设有植物学、生态学2个博士学位培养点,植物学、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物与医药4个硕士学位培养点。建有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国家荚蒾属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猕猴桃产业技术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丹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利部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消落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特色资源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质猕猴桃高效生物育种及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较完善的科学研究平台体系。
武汉植物园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肯尼亚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并于2007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作为中国政府在境外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科教机构获批建设,是我园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已成为中非科教合作及科技援外的示范基地。
武汉植物园是湖北省植物学会、武汉植物学会、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的挂靠单位;是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湿地保护协会水生植物专业委员会的依托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植物科学学报》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期间,武汉植物园确定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为:立足华中,致力于全球亚热带和暖温带战略植物资源收集、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以及流域治理和大型工程生态安全中的科学前沿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依托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和“神农设施”等平台,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与决策依据,成为世界知名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教育基地,建成特色鲜明、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植物园。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坚持创新驱动与需求牵引相结合、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并重,聚焦新能源与先进储能、新生物、新材料领域,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和系统集成重大创新研究,突破领域前沿科学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提供重大创新成果和系统解决方案,在满足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不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青岛能源所拥有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工程共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生物与医药、化工与材料两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形成了涵盖生物、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学科培养体系。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是一个依托大科学装置,主要从事重离子物理基础和重离子束应用研究、相应发展先进粒子加速器及核技术的基地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以天文地球动力学、天体物理以及行星科学为主要学科方向,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天文观测技术和时频技术,努力为天文观测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是我国生物信息领域的关键力量,在生命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科研之友
科研社交网络服务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应物所是国立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以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高效能源存储与转换等先进能源科学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兼顾核技术在环境、健康、材料领域的若干前沿应用研究,致力于熔盐堆、钍铀燃料循环、核能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磨山园区的水杉大道太美了!秋天去拍照简直绝绝子
建议园区可以增加一些互动体验项目,现在的科普展板有点单调
去过肯尼亚园区的小伙伴能分享一下吗?对非洲特有植物很感兴趣
特别怀念学生时代在这里实习的日子,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支持国货!国产猕猴桃品质真的越来越好了,原来背后有这么多科研力量在支撑
请问园区内有餐饮服务吗?带小朋友去玩一整天的话吃饭怎么解决?
作为一个植物爱好者,每次去都能发现新惊喜!17个专类园根本逛不完
光谷新园区去年刚去过,科研氛围很浓,园区设计也很现代化,适合带孩子去感受科学氛围
建议增加更多休息区,走累了想找个地方坐坐都不太方便
作为武汉人必须支持!从小春游就去植物园,现在越建越好了👍
想问下中-非研究中心对外开放参观吗?对非洲植物很感兴趣
上次去看到好多珍稀植物,特别适合拍照打卡,推荐!
科普教育做得真好,志愿者讲解很专业,点赞!
门票有点小贵,不过里面的植物种类确实丰富,带学生证能打折
光谷新园区建得怎么样啊?有去过的朋友说说值不值得去?
中科院下属的就是不一样,科研实力杠杠的,听说猕猴桃研究很厉害
磨山园区风景特别好,周末去散心很舒服,就是夏天蚊子有点多😂
武汉植物园的水生植物专类园太棒了,带孩子去玩还能学到好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