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61年底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七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设有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激光研究室、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部、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本草物质科学研究室、燃料电池研究部、生物能源研究部、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节能与环境研究部、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太阳能研究部、储能技术研究部、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能源研究技术平台、能源基础和战略研究部、能源材料研究部(筹)、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部、先进生物制造研究部等22个研究室(部)和1个研究平台。设有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学反应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设有低碳催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设有化学激光、分离分析化学、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航天催化材料、电化学储能技术等5个中国科学院院级实验室。另外,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DICP-SABIC先进化学品生产研究中心和中法分子筛联合实验室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批准依托大连化物所筹建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以“能源科学与技术创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使命,加快构建“1+X+N”开放融合的创新组织体系,组建能源领域强大科技创新“集团军”,参照国家实验室体制机制先试先行。2018年4月,中国科学院批准依托大连化物所启动实施“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A类先导专项,总经费16亿元,通过变革性关键技术突破与示范,实现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的融合发展,为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专项累计突破关键技术63项,实现工业示范55项,带动投资1800多亿元。

2021年,大连化物所按照中科院的统一部署,经过反复研讨和凝练,确定了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其中,使命定位:“贯彻‘两加快一努力’要求,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我所将继续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的战略定位,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加强能源战略研究,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在化石资源优化利用、化学能高效转化、可再生能源等洁净能源领域,持续提供重大创新性理论和技术成果,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率先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所”;四个主攻方向:“双碳战略下的能源催化转化与多能融合,极紫外光源技术及其化学动力学前沿研究,以化学激光为代表的化学能高效转化,面向生命健康的分离测量技术和仪器”;八个新兴前沿方向和未来技术:“新一代高安全、高能量密度水系电化学储能技术,高温固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人工光合固氮固碳制备尿素,固态锌离子传导膜反应器中同时发电及固碳,高分辨二次电子-离子共聚焦成像质谱技术,高电压锂电池技术,典型催化反应过程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分子全景时空超分辨四维成像解析物质结构与功能”。

自建所以来,大连化物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先后有20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位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1位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截至2023年底,在所工作两院院士1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33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大连化物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具有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大连化物所具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资格审批权,现有博士生导师208人,硕士生导师230人。截至2023年底,在所研究生1756人(含联合培养662人,留学生48人),其中博士生935人,硕士生821人。已培养研究生3704名,其中博士2632名,硕士1072名。设博士后流动站2个,在站博士后329人。

2013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9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奖励10项,中国科学院、省部级一等奖近30项。张存浩院士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获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纳米限域催化”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3年到2023年,大连化物所发表SCI论文总数13329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6787篇,327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顶级学术刊物上(IF>9)。出版科技专著34部。

2013年到2023年,大连化物所累计申请专利14262件,其中国际专利(含PCT)申请1179件,累计专利授权7233件,其中国际专利授权550余件。

大连化物所主持出版英文学术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学报》)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化学》),以及国内色谱领域核心期刊《色谱》。其中,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15.7和14,在SCI收录的中国化学类期刊中名列前茅;《色谱》中信所影响因子为1.45,在我国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七位。2023年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入选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化学类1区Top期刊,获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项目资助,并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多年来,化学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取得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技术创新与集成不断加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延伸创新价值链,技术示范和产业化不断推进。 积极开展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在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能源与绿色化学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建设和完善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基地。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海洋工程、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等。现设有5个实体实验室。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HD)、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NML)、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LMFS)、宽域飞行工程科学与应用中心。
学术会议云

20 条评论

  • 灵异者
    灵异者 游客

    实验室条件应该是国内顶尖的吧?看设备清单很震撼

    广东省深圳市
    回复
  • 蓐收
    蓐收 游客

    化物所在能源领域的研究确实走在前面,期待更多产业化成果

    广东省东莞市
    回复
  • 猫夜行
    猫夜行 游客

    这个研究所真是低调又有实力,好多朋友都不知道化物所这么牛

    重庆重庆市
    回复
  • 彩虹屁喷射器
    彩虹屁喷射器 游客

    中法、中德这么多国际合作实验室,化物所的国际化程度真的很高,羡慕!😊

    广东省广州市
    回复
  • 风语幻灵
    风语幻灵 游客

    化学激光研究室看着很神秘的样子,有没有了解的大佬科普下具体研究什么?

    辽宁省大连市
    回复
  • 残碑忆
    残碑忆 游客

    看了化物所2023年的科研成果,专利申请量又创新高了,不愧是国家队👏

    四川省成都市
    回复
  • ForgottenVoid
    ForgottenVoid 游客

    化物所的生物技术研究部也很厉害啊,朋友在那里做博后,经常说环境特别好

    未知
    回复
  • 夜雾精灵
    夜雾精灵 游客

    《催化学报》SCI影响因子15.7,在国内化学类期刊中数一数二啊

    辽宁省大连市
    回复
    • HollowNight
      HollowNight 游客

      化物所主编的期刊确实很不错,我们课题组发文章都优先考虑《催化学报》

      湖南省长沙市@ 夜雾精灵
      回复
  • 皮蛋瘦肉粥不加皮蛋
    皮蛋瘦肉粥不加皮蛋 游客

    化物所的导师阵容太强大了,博士生导师就有208人

    山东省枣庄市
    回复
  • 青梅
    青梅 游客

    甲醇制烯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个技术太实用了!

    辽宁省沈阳市
    回复
  • 说书先生
    说书先生 游客

    化物所和国外合作的实验室好多啊,国际化水平很高

    吉林省通化市
    回复
  • 鹿角诗人
    鹿角诗人 游客

    期待化物所在双碳领域的更多突破,能源问题真的很重要

    辽宁省大连市
    回复
  • 古卷守护者
    古卷守护者 游客

    化物所的专利数量太惊人了!不愧是中科院的老牌研究所

    辽宁省大连市
    回复
  • 蜜糖小熊崽
    蜜糖小熊崽 游客

    感觉能源催化转化这个研究方向很有前途,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化物所走在前列

    辽宁省沈阳市
    回复
  • 夜色独行客
    夜色独行客 游客

    想知道化物所的硕士招生要求高不高?有知道的学长学姐吗🤔

    山东省济南市
    回复
    • 梦羽飘零
      梦羽飘零 游客

      考研党路过,化物所确实很强,但听说竞争也很激烈啊…有没有上岸的学长指点下?

      广东省深圳市@ 夜色独行客
      回复
  • 幽影子
    幽影子 游客

    厉害了我的大化物所,培养出20多位院士👍

    未知
    回复
    • 花果小猫
      花果小猫 游客

      化物所的导师阵容确实太强了,希望能考进去读研究生

      广东省深圳市@ 幽影子
      回复
  • 小猴蹦蹦
    小猴蹦蹦 游客

    大连化物所历史真悠久啊,49年就建立了,为我国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江苏省苏州市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