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

帅气的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研究发现角动量传递新证据

在层级结构形成框架下,物质沿宇宙网各向异性流动,并在潮汐力矩作用下获得角动量;星系群由小质量暗晕经吸积与并合逐步组装,其角动量随之演化并向内部成员(尤其是中央星系)传递。此前观测大多以“形状/长轴”为...
6天前
01700

球状星团脉冲星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联合贵州大学,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高质量数据,在球状星团脉冲星搜寻、高精度计时、辐射特性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研究团队利用FAST...
2周前
01900

从双黑洞的搜索到引力共振的核环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使用斯隆数字巡天的积分视场光谱巡天项目(MaNGA)数据,探讨了星系中心双峰窄发射线的起源。在最初研究中,双峰窄发射线被认为是寻找星系中心双黑洞最有希望的探针之一;之...
3周前
02820

非重复快速射电暴高灵敏度观测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对一例极其明亮的非重复型快速射电暴FRB 20250316A进行高灵敏度观测,未发现任何持续存在的射电源。这为非重复FRB的持续射电源给出了迄今为止最严格限...
1个月前
02810

研究发现大质量恒星形成区中气体吸积的多尺度全过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依托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结合甚大阵(VLA)脉泽天体测量观测,揭示了大质量恒星形成区中气体从大尺度流向小尺度的完整过程。 质量大于八倍太...
1个月前
02010

M87黑洞新图像发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参与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发布了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新图像,揭示了黑洞附近偏振辐射随时间的演化。科学家首次在EHT数据中发现了连接黑洞环状结构与喷流底部的...
1个月前
04530

科学家发现矮星系里的“迷途”黑洞

通常,大质量黑洞被视为星系的“心脏”,“盘踞”在星系中心。但越来越多的观测表明,部分黑洞会偏离核心,在星系盘或外侧边缘地带“游离”。矮星系质量小、演化历史相对简单,其保存了早期黑洞成长的线索。理论预测...
2个月前
04880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月-地VLBI基线干涉测量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牵头负责的月球轨道VLBI试验系统(LOVEX),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七号的一个科学组成部分。LOVEX充分利用鹊桥二号中继星平台及其相关设备,包括4.2米口径X波段天线...
2个月前
06150

科研人员在脉冲星计时阵数据分析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在脉冲星计时阵列(PTA)方面取得两项进展,为纳赫兹引力波探测提供了更可靠的支撑。 纳赫兹引力波的探测是一项全球性的科学探索,这项研究已开展十余年之久。探测的主要原理...
2个月前
02610

研究发现大质量恒星形成中的碎裂双模式和多尺度动态物质吸积图景新证据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云南大学和日本国立天文台等科研团队主导,联合日本、墨西哥、美国、德国和智利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的科研人员,利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的高分辨率观测数...
3个月前
0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