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重复快速射电暴高灵敏度观测研究获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文章导读
一次宇宙中的“孤独闪光”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中国科学家对迄今最强非重复快速射电暴FRB 20250316A开展高灵敏度观测,竟未发现任何持续射电源——这一“零结果”反而创下最严格限制纪录,颠覆了“强磁星-星云”等主流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证实,这类暴发可能诞生于异常“干净”的环境,为中子星并合或年老磁星巨耀斑等理论开辟新路径。这项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的成果,正重新定义人类对宇宙极端现象的认知边界。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对一例极其明亮的非重复型快速射电暴FRB 20250316A进行高灵敏度观测,未发现任何持续存在的射电源。这为非重复FRB的持续射电源给出了迄今为止最严格限制,深化了学界对FRB物理机制的认知。

FRB 20250316A是迄今发现的爆发强度最高的非重复暴之一,距离地球相对较近,是探究可能存在的极微弱持续射电源的理想目标。

研究团队利用美国甚大阵射电望远镜,在FRB 20250316A爆发后的一个月内对其进行观测。在对数据进行精细处理后,团队未发现任何持续射电源。此次观测的价值恰恰在于“未探测到”。团队在15GHz波段给出2.8微央斯基的流量密度上限,与中性氢强度映射国际合作团队在事件发生两个半月后9.9 GHz波段的2.2微央斯基上限相互印证,对非重复FRB的持续射电源亮度给出了迄今为止最严格的约束,收紧了部分理论模型的空间,提示这类“孤独闪光”的产生环境可能比想象得“干净”得多。

该研究对FRB理论模型提供了极为严格的筛选。流量密度上限排除“强磁星-星云”这类在部分重复FRB源中被广泛讨论的模型,意味着像FRB 20250316A这样的非重复暴,其产生的物理机制和所处环境,可能与已有较深研究的重复FRB存在本质区别。这一发现,为中子星并合或年老磁星的巨型耀斑等过程,均发生在周围介质密度低、磁场弱的环境中,且不会留下明亮的、长期存在的射电源等其他理论模型,提供了支持。

上述研究为区分FRB的不同起源路径迈出了重要一步,加深了科研人员对宇宙中极端物理现象的认知。

9月18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

非重复快速射电暴高灵敏度观测研究获进展

美国甚大阵射电望远镜图像显示,在不同频段和观测时段均未在FRB 20250316A位置检测到持续射电源。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