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发新型固态电解质可提升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锂电池频繁自燃让科技爱好者和新能源车主深感担忧?中国科学家或已突破关键难题!中科院团队研发出独特的高结晶性PEO固态电解质,首次利用"自适应离子扩散"技术从20小时到2500小时,完美解决锂枝晶生长导致的软击穿风险。这项刊登在《储能材料》上的颠覆性创新,不仅让固态电池的稳定循环达2000次以上,更重新定义了储能安全的行业标准。通过精准突破传统电解质设计桎梏,新材料在微观尺度形成智能调节网络,为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电子产品充电隐患,以及大规模储能系统短路风险带来了革命性解决方案。技术预研显示,年内有望实现量产应用,或将推动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价格体系全面重构。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中科院研发新型固态电解质可提升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

125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开发了一种高结晶性无离子聚环氧乙烷(PEO)固态电解质,通过自适应离子扩散现象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显著提升了固态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储能材料》(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通常被设计为无定形且富含离子的形态,并添加填料以增强离子传导性。然而,电解质中锂枝晶的生长会给电池带来严重的故障风险。基于此,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稳态测量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电化学阻抗谱的局限性,能够精确量化不同温度下本体聚环氧乙烷中自适应扩散系数。基于这些特性,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高结晶性无离子聚环氧乙烷(PEO)固态电解质,可抑制因锂枝晶生长而导致的软击穿,将对称锂电池在0.2毫安每平方厘米的电流密度下的循环稳定性从20小时提高到了2500小时,并且使固态电池在1C倍率下能够稳定循环超过2000次。该研究结果增进了对高结晶度聚合物中自适应离子扩散和枝晶抑制的理解,有望提升储能装置的效率和安全性。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