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李腾教授研究发现手机使用具有显著传染性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室友刷手机的坏习惯,正在悄悄拉低你的成绩和工资?中山大学李腾教授最新研究揭示:手机使用具有显著“传染性”,室友每天多用手机一个标准差,你的使用时间就跟着上升5.8%。更惊人的是,这种“被动沉迷”竟能让你的GPA下降近三分之一标准差,未来工资缩水2.3%。研究还首次区分了情境与行为同伴效应,发现室友的影响竟超过自身因素的一半。这一切的背后,是被挤占的学习时间与频繁的迟到缺课。这篇发表于经济学顶刊QJE的成果,为你揭开数字时代“隐形内卷”的真实代价。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通讯员赖艳彬)近日,国际金融学院李腾教授研究发现,手机使用具有显著传染性。相关成果被经济学五大期刊之一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在线发表,李腾教授是论文的通讯作者。这是国际金融学院第一篇经济学五大期刊论文。
论文首次系统分析了手机过度使用对学业表现与早期职业结果的影响,并实证区分了情境同伴效应与行为同伴效应。研究发现,手机使用具有显著传染性:室友使用时间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会使个体自身使用时间上升5.8%。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学生平均绩点下降相当于同届同专业 GPA 标准差的36.2%,工资水平降低2.3%,且室友的影响超过个体自身效应的一半。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手机过度使用挤占了学习时间,并增加了迟到与缺课次数。
论文合作者包括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贾攀乐教授、付超教授、暨南大学陈思宇副教授。李腾教授是我校国际金融学院2009级经济学专业校友,陈思宇副教授是我校国际金融学院2010级经济学专业校友。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代表哈佛大学经济系发行,创刊于1886年,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经济学专业期刊,也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经济学期刊之一。该刊覆盖经济学的所有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以及行为经济学等。QJE以其极高的学术影响力和严格的审稿标准著称,2024年影响因子为12.7,年发文量约50篇左右,录用率极低。现任主编包括Robert J. Barro、Lawrence F. Katz等著名经济学家,被SCIE、SSCI等20余个国际数据库收录,对全球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深远影响。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5.8%传染性?那我每天是不是被室友“带偏”了?🤔
室友刷视频我也忍不住拿手机,这研究太准了👍
手机一响,全宿舍都抬头,太真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