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萜类防御代谢流的重定向机制获揭示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你以为棉花的化学防御一成不变?恰恰相反,它拥有一个能动态调度的“智能兵工厂”!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破解了其核心奥秘:当面临威胁时,两种关键蛋白会形成“特种小队”,精准截流并改造代谢路径,将常规防御物“升级”为毒性更强的化学武器。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植物防御的精妙逻辑,也为未来作物抗病育种开辟了革命性新思路。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抵御昆虫取食和病原侵染等多种生物胁迫,棉花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高度复杂的化学防御体系。其中,萜类化合物作为关键特化代谢产物具有抗病虫活性,在植物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棉花如何在分子层面控制萜类代谢流的组织特异性分配,以及如何在细胞外环境中实现代谢流的动态重定向,仍是未解之谜。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黄金泉研究组,阐明了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过程中代谢流空间重定向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引导蛋白与醛酮还原酶可形成功能复合体、截流棉酚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中间体半棉酚,并在棉花绿色组织中将萜类代谢流重定向生成半棉酚酮和杀夜蛾素。该代谢重定向机制可增强植物对多种生物胁迫的化学防御能力,为探讨植物防御性代谢网络的动态调控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并为作物抗病虫育种及天然产物的代谢工程改良提供了新思路。

科研团队通过多组学整合分析,鉴定出GhDP1GhAKR13D2两个关键蛋白,它们在棉花绿色组织中协同调控萜类防御代谢流的重定向。团队发现,在氧化条件下,GhDP1GhAKR13D2可协同催化半棉酚的羟基化反应,生成中间体5-羟基半棉酚,并经自发氧化形成半棉酚酮。这一反应途径引导代谢流从棉酚合成转向更具防御活性的半棉酚酮及其衍生物杀夜蛾素的生成。

功能研究表明GhDP1敲除导致棉花无法再产生半棉酚酮和杀夜蛾素,却在绿色组织中积累大量棉酚,因而对多种生物胁迫的敏感性增强。这表明,GhDP1GhAKR13D2在调控防御相关萜类化合物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是棉花应对外界胁迫、维持代谢平衡的调控因子。

团队揭示了引导蛋白可与醛酮还原酶形成稳定复合体,介导萜类化合物的细胞外羟基化反应的新的生化功能。通过在细胞外环境中催化半棉酚酮和杀夜蛾素的生成,GhDP1GhAKR13D2为棉花构筑了一道额外的化学防御屏障,增强了抵御病原侵染害虫取食的能力

上述研究揭示了棉花萜类代谢流空间重定向的分子基础,拓展了引导蛋白的功能边界。同时,这一工作为剖析植物防御系统的精细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为通过基因工程与代谢工程培育高抗作物、开发天然农药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与研究路径。

10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棉花萜类防御代谢流的重定向机制获揭示

GhDP1GhAKR13D2通过重新定向细胞外萜类代谢流来抵御生物胁迫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