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善:做科研就要“痴、钻、迷” 周维善 上海有机所供图 1937年,14岁的周维善跟着父亲从浙江吴兴前往上海。 身后是香烟店里起早贪黑当学徒的蹉跎,前方是重返学堂的希望。这位绍兴后生,脸上写满了开心,哪怕一眼看到的生活依旧困苦。 读...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790
雷加强:给沙漠“把脉问诊” 雷加强 受访者供图 他跟沙漠打交道41年,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沙漠腹地的震撼;他将中国的防沙治沙经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授……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研究员...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770
蒋新松:一位战略科学家的四十年 蒋新松(1931年8月3日—1997年3月30日) 人们知道钱学森,知道李四光,却未必听说过蒋新松的名字。 1998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国家科委党组、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中共中...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760
刘通:仰望“星空”,志在“真空” 刘通在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苏州纳米所供图 作为一名资深天文爱好者,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纳米所)高级工程师刘通从小就对星空充满好奇。然而,喜欢从望远镜中仰望星空的刘通,却...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750
蒲吉斌:为“大国重器”披“铠甲” 蒲吉斌(中)与团队研讨技术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工作到后半夜,好不容易躺在折叠床上休息,却根本睡不着。闭上眼睛,脑子里还是涂层研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740
“科研人员在前线,我们在一线” 高少鹏介绍实验流程。戚金葆/摄 形状各异的灰白色设备排列在一起,像一条卧龙盘踞在一个约30平方米的超级洁净间里。这里的噪声至少有80分贝,对话必须靠吼才能听见。 岳雅慧坐在狭窄的控制室里操控着这条“卧...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720
吴文俊:创中国方法 为世界算数 开栏语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奖励中的最高荣誉,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680
戴立信:“60岁学吹打”的“不知足”人生 戴立信 上海有机所供图 60岁的时候重新开启事业,还来得及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戴立信的答案是,可以。 1984年2月,已近花甲之年的戴立信辞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有机所)的行政职...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670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赵忠贤:让中国高温超导研究跻身国际前列 赵忠贤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演示磁悬浮现象(2017年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超导电性是重大科技前沿,有望为生产生活带来颠覆性变革。在人类开展超导研究的百余年中,出现过两次高温超导重大突...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660
星耀武:下“笨功夫”解读植物演化密码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660
王建萍:盐湖大数据背后的女科学家 王建萍(左二)等人在安装高寒干旱区气象环境设备。受访者供图 走进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以下简称青海盐湖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王建萍的办公室,一股淡雅的书香与绿植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尽管工作繁忙且充...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650
张臣:给“天关”卫星装上“龙虾眼” 图为张臣正在展示“龙虾眼”望远镜镜片。 受访者供图 宇宙中不仅有长期存在的星辰,还有各类突如其来的爆发现象。这些爆发被称为暂现源,也被形象地称作“宇宙焰火”。它们发生于天体演化的关键阶段,携带着宇宙...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640
扎根科学岛 逐梦“种太阳” 世界首台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 EAST。等离子体所供图 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一座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小岛——科学岛上,一项创纪录的实验正在开展。40多年来,可控核聚变这一人类清洁能源的终极梦想...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640
他的精神照亮后辈追求真理之路 “他平和、谦逊,尊重身边每一个人,让人如沐春风。”“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我们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今天,我们纪念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 9月29日,中国...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4640
何国钟:枪林弹雨背后的小家大国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620
把力量汇聚在一个突破口上 俞书宏院士(中)带领团队做实验。李晓萌摄 人物小传 俞书宏:1967年8月生,安徽庐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创新材料研究院院长。他长期从事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610
四十余载追寻量子之光 人物小传 郭光灿,1942年生,福建泉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从事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率先将量子光学理论体系引入国内...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4600
张文敬:一直在行走的冰川“科普家” 1998年,张文敬在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途中。受访者供图 记者与张文敬联系采访时,他正在为米仓山之行做准备。那里计划举行一场公益活动,张文敬将作为嘉宾出席。由于米仓山位于他的家乡四川省旺苍县,因此...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600
郄秀书:“操控”雷电的女科学家 郄秀书(右三)和她的团队。受访者供图 郄秀书被同事和朋友们戏称为“雷母”,是可以“操控”雷电的女科学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郄秀书因在“青藏高原雷暴以及雷电与人工引雷研究方面的突破性...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590
以爱国奉献铸就新中国科学丰碑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本版特整理三组稿件,分别从爱国奉献、创新求实、协同育人等方面展现科学家精神的不同维度,每组精选几位老科学家的故事,以他们的求索之路、学术坚守与...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580
汪小全:科学无捷径 唯有扎根大地才能结果 汪小全在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的野生种群和人工繁育情况。受访者供图 三十余载科研路,汪小全似乎总是“在路上”。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各地,也曾多次到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开展...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4560
23篇SCI,影响因子逾300,年轻博士拒绝百万年薪,归国建立独立实验室! “五四”青年节时,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王成坤教授的日程中,没有远足、访友的计划,他安排了继续留守校园,全身心投入实验室的搭建工作中。这位学成归来的博士后,今年才33周岁,在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不...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4560
“承前启后”吴征镒 吴征镒(1916.6.13—2013.6.20) 生于江西九江,祖籍安徽歙县,寄籍江苏仪征。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从事植物学研究70余年,在植物系统分类与植物区...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4550
“火山爷爷”刘嘉麒:笑看“地狱之门” 1987年7月,在去西昆仑山考察的路上遇到山洪,毛驴被冲到河里。 1993年1月,刘嘉麒在南极长城站附近的雪地里行走。 1998年1月,刘嘉麒在留尼汪岛富尔奈斯火山测量正在喷出的岩浆温度。受访者供图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550
国防水声事业奠基人汪德昭的选择与坚持 汪德昭 汪德昭(右二)在讲课。 1979年,汪德昭宣读国务院嘉奖令。 汪德昭(右)与中国科学院声学所马大猷(中)、应崇福两位院士做学术探讨。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供图 “老柳啊,拿工作服来,我要做实验。”躺...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550
迄今唯一!211大学文科教授,当选院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近日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官网日前正式公布了这一消息。 中、德两国在2022年刚刚庆祝过建交50周年,去年9月30日,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夫妇在德国首...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4540
王德江:追“光”十七载 无怨也无悔 王德江 长春光机所供图 “每年都会遇到很多坎儿,每一道坎儿都得过去,过不去就没有现在的我和团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研究员王德江告诉《中国科学报》,“2024...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530
李菂:对抗本能 7月9日,意大利佩斯卡拉,雷莫·鲁菲尼为李菂(右)颁奖。受访者供图 接受采访时,“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穿着文化衫、大裤衩,光脚趿拉着塑料拖鞋,背着一个土黄色的帆布双肩包。 这与7月初在意大利佩斯卡...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490
杨春和:敢向地下要空间的“能源卫士” 杨春和(左一)在湖北云应盐矿进行技术指导。陈继荣/摄 20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始终专注于做一件事——开展盐穴储气研究,向地下要空间。 “为什么要在地下盐穴储...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490
马晓晨:把科研讲出来唱出来 马晓晨在做实验。 受访者供图 “在被称为‘生命荒漠’的盐湖里,生活着一种神奇的浮游动物。它似虾不是虾,游泳时身姿如仙女般优雅,人称‘仙女虾’……”不久前,在科学技术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