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守望者

1985年,海北站科研人员在野外测定绵羊呼吸对高原草甸碳排放的影响。西北高原所供图 从位于西宁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北高原所)出发,穿过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冷龙岭的雪线在车窗外逐渐清...
4个月前
01,1720

杨春和:把“绝不可能”变成“完全可行”

杨春和 武汉岩土所供图 5月的一天,武汉暴雨。当《中国科学报》记者一早来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岩土所)准备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岩土所油气中心负责人杨春和刚刚送走一拨客人...
4个月前
01,1080

李依依:人生竞赛永远没有结束

1959年8月31日,本报刊发报道《竞赛还没有结束》,讲述了本溪第一钢铁厂一号高炉积极竞争、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的故事。李依依那时只有26岁,是一号高炉的工长。 196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简称...
4个月前
08690

25年长跑,他们破解柴油车尾气净化难题

2011年,贺泓(中)与团队成员在中国重汽产线做生产工艺研究。受访者供图 柴油车尤其是重型货车堪称“经济动脉”——承担着全国70%以上的公路货运量,是物流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但这个“大力士...
4个月前
01,1510

“从1到100”,为科技创新架设产业化桥梁

团队成员在做实验。天津工业生物所供图 凌晨5点的天津站浸在靛蓝的天色里,10名来自南方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穿梭在晨间客流中。他们脸上带着长途奔波的倦意,但眼里泛着光,那是即将开启科研生涯的人所特有的。 ...
4个月前
08280

“顾好大家才有小家”

一个双人布沙发、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还有搬到哪儿都带着的书柜……在王淦昌小女儿王遵明家的客厅里,简单的几件家具透露出朴素的生活气息。“受父亲的影响,我们对物质条件要求都不高,已经习惯了。”王遵明说。 ...
2个月前
08940

元老与“3+4”

2019年,王元在办公室。刘建亚/摄 1981年,王元、陈景润、潘承洞(从左至右)在山东大学。刘建亚供图 1996年,王元(右)与刘建亚在香港。臧文安/摄 70年前,一位年轻的数学家,在哥德巴赫猜想这...
4个月前
08360

郭寅龙:深耕质谱解机理 匠心铸器砺初心

郭寅龙 受访者供图 2012年初,某市连续发生令人痛心的硫化氢中毒案件。当地政府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侦办,但由于检测技术能力有限,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半年时间毫无进展。 该市公安局辗转了解到中国科学院...
4个月前
07890

朱建喜:去做一些国家着急的事情

开栏语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精湛技艺雕琢科学事业,以匠人之心推动科技进步,在实验室、在田野间、在工程一线,将毕生心血倾注于为国家发展筑牢基石。中国科学报自今日起推出“科苑名...
4个月前
09350

梁炜:深耕工业无线技术领域的“拼命三娘”

梁炜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向科研‘无人区’发起挑战,意味着会面临诸多基础性难题,越是没人做,我们作为科研‘国家队’就越要做这个开路先锋。”梁炜骨子里自带一股闯劲,是同事眼里的“拼命三娘...
5个月前
08170

执着自强铸新药  融合创新为民生

吴蓓丽团队通过解析蛋白质分子结构,揭示了HIV感染人体细胞的机制。图中紫色螺旋为CCR5蛋白分子,橘黄色和蓝色小球为马拉维诺,多面体为HIV。 徐华强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首次解析了视紫红质与阻遏蛋白完整...
5个月前
09760

郑理:破译硅基半导体“密钥”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郑理长期在“方寸之间找出路”。 他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硅基半导体与器件集成的研究工作,突破“硅”电学和光学性能极限问题...
2个月前
08990

胡敦欣:耕海探洋 水到渠成

胡敦欣(1936年— ),山东即墨人,物理海洋学家。1961年于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大学毕业。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2001年当...
5个月前
07610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火星北半球。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国家天文台供图 凌晨两点的会议室,见底的咖啡杯在会议桌上围了一圈,计算机屏幕的光映衬着十几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但围桌而坐的人们却很兴奋,边研读文献,边讨论怎么有效提取数...
5个月前
08730

这个创造世界纪录的团队,想改变一点点世界

300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工程热物理所供图 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陈海生的“朋友圈”中,至今流传着他认真写论文、催导师改论文的故事。 但发论文不是陈海生做科...
5个月前
07800

合肥科学岛上,这群青年接连刷新世界纪录

房震检查混合磁体。受访者供图 科研人员在水冷系统装备间。受访者供图 科研人员在讨论电源系统优化方案。受访者供图 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团队中控系统“95后”科研人员刘雪澄正在给...
5个月前
07650

“追光”科研人在极微观处践行青春承诺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科研人员正在调试设备。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惠丹丹在实验室做实验。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五一”前夕,当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数百平方米布...
5个月前
08460

织“观天巨网”,探子午乾坤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空间中心供图 “北京郊区拍到极光!”“新疆出现20年难遇的红色极光!”“南半球爆发500年一遇的南极光!”2024年5月11日凌晨,全球各地出现绚丽极光。 此时,地球经历着2...
5个月前
08190

一座鼎湖山,三代科学人

鼎湖山俯瞰。谢震霖/摄 科研人员在处理植物标本。谢震霖/摄 鼎湖山桫椤。谢震霖/摄 鼎湖山木棉树。谢震霖/摄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他的脚步很轻,但每一步都踩得扎实。19...
5个月前
09030

“老西藏”余成群

2023年1月,余成群赶赴西藏林芝参加研讨会途中。受访者供图 “你怎么还在北京?”电梯门打开,同事的声音打破了余成群的思绪。就在刚刚,他还在电话里指导西藏农牧民饲草种植技术。一时间,他也有些恍惚,自己...
5个月前
09500

哪怕自己垫钱,他们也要做好产业化

聚乳酸生产车间。长春应化所供图 春天的贵州,微风不燥。烟叶地里,农民起垄、覆膜春耕忙。 技术员小叶拿来一批新地膜,兴致勃勃地向大家推广、介绍。去年他亲眼见证了这款地膜的神奇之处。“使用这款地膜,不需要...
5个月前
07650

在微观世界突破极限,去“无人区”点亮星光

极限尺寸纳米金属团队研讨工作。受访者供图 看似普通的金属里,藏着一个由无数微小“积木”搭成的微观世界,这些“积木”就是晶粒。在发丝万分之一粗细的微观战场,中国科学家正用纳米“积木”重塑金属命运。 在中...
5个月前
08390

勇攀超导强磁科研高峰

图为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磁体。 图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无液氦高场强磁装备团队。受访者供图 从32.35T(特斯拉)极高场超导磁体,到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再到多种无液...
6个月前
07030

薛天:探索光与生命的奥秘

薛天(右二)与团队成员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光,是生命体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介质和工具。对科学家而言,光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对人类生命健康的深刻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个月前
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