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台”)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紫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
紫台面向天文学重大科学问题,在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等学科方向形成卓越科研团队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运行我国首颗天文科学卫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我国第一颗太阳综合观测卫星——“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13.7米毫米波望远镜等;紫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嫦娥工程”等深空探测任务、近地天体监测、历书历表编制等方面做出了颇具特色的重要贡献,运行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网、近地天体望远镜等设备。
紫台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有天文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电子信息工程博士、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点。
紫台是我国开展天文科学普及的重要单位,南京紫金山园区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首批十大科技旅游基地,青岛观象台和青海观测站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紫台是中国天文学会的挂靠单位,承办《天文学报》(双月刊)和英文刊《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二)机构设置
紫台设4个研究部:暗物质和空间天文研究部、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应用天体力学和空间目标与碎片研究部、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每个研究部由若干研究团组、实验室和观测基地组成。设7个野外业务观测台站:青海观测站、盱眙天文观测站、赣榆太阳活动观测站、青岛观象台、洪河天文观测站、姚安天文观测站和南极冰穹A天文观测站,并正在青海省建设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紫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科教融合“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并与多所大学、科研机构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紫台设有党政综合办公室、科研处、财务资产处和人事教育处等4个管理部门,以及信息中心、科普与后勤中心等2个公共支撑部门,运行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西安光机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础光学、空间光学、光电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瞬态光学与光子学理论与技术、空间光学遥感技术、干涉光谱成像理论与技术、光电信息技术。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面向国际干旱区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科技前沿,面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主战场,围绕自然资源开发、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与环境监测和评估、新疆和中亚矿产探测与环境治理、干旱区战略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新疆农牧民增收和区域发展等研究。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筹建于1956年,1958年正式成立,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育和科普开放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三大核心科学植物园之一,包含光谷、磨山、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肯尼亚园区,江夏、新洲两个基地及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简称西北高原所)成立于1962年,是以从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公益性综合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简称自动化所)成立于1956年,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为主要定位,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布局成立的“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的总体牵头单位,是我国最早开展智能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创新性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也是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学院”牵头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设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生态环境修复中心、生物资源利用中心等3个研究部门,主办中文核心期刊《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和被SCI收录的英文期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我家就在盱眙,经常能看到天文观测站的工作人员,他们真的很敬业,为家乡有这样的科研机构感到自豪
作为一个天文爱好者,真心感谢紫台科研人员的付出,你们在极端环境下坚持观测太不容易了
“夸父一号”这个名字取得真有文化底蕴,既符合科学探索精神又体现了传统文化传承
紫台的科普教育基地真的很棒,上次带孩子去参观收获特别大,希望以后能增加更多互动体验项目
紫台的历史真的好悠久啊,从民国时期一直发展到现在,见证了中国天文学的崛起
希望以后能多举办些线上科普讲座,让更多人了解天文知识
线上科普确实是个好主意,特别是疫情期间,可以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接触到天文知识
南极观测站的科研人员太不容易了,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工作
看到紫台参与了这么多国家重点项目,真心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感到自豪!
紫金山园区我去过好几次了,每次都能学到新知识,工作人员讲解也很专业
“悟空”号的最新研究数据什么时候公布啊?一直在关注暗物质的探测进展
紫台的科普工作做得真不错,我家孩子去参观后对天文产生了浓厚兴趣!
同样带孩子去过科普基地,工作人员讲解很专业,孩子回来后一直念叨着要当天文学家呢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好了一定要去看看,听说那里的观测条件特别好
冷湖那边的光污染少,确实适合建天文观测站,期待投入使用后的科研成果
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听起来就很厉害,不知道观测效果怎么样
这个望远镜主要观测波段是多少啊?对研究星际分子有帮助吗?
从1928年到现在,紫台见证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真不容易
希望紫台能多开放一些公众参观日,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的天文发展
“夸父一号”这个名字起得真好,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探索精神
南极冰穹A天文观测站!这个太厉害了,科研人员辛苦了👍
求问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时间是什么时候啊?想带孩子去看看
平时周二到周日都开放,具体时间建议关注官网公告哦~
没想到紫台参与了这么多国家重点项目,从暗物质到深空探测,科研实力太强了
小时候去过紫金山园区,那个巨大的望远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想想还是很震撼
紫金山天文台真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啊!每次看到“悟空”号的新发现都特别激动!
“悟空”号每次有新发现都让人振奋,期待它能为人类解开更多宇宙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