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7个月前发布 1,364 24 0

遗传发育所是中国遗传学会和河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的挂靠单位,主办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和中文学术期刊《遗传》、《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所在地:
中国
收录时间:
2025-02-20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遗传发育所1959年成立于北京,前身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遗传研究室与动物研究所遗传组合并组建的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2001年,遗传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1980年建立)整合成立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即遗传发育所);2002年整合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1978年建立),并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农业资源研究中心;2003年研究所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包括华大基因)成建制分离成立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遗传发育所历任所长李家洋(2001~2004)、薛勇彪(2004~2014)、杨维才(2014~2023)。

遗传发育所下设基因组生物学、分子农业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系统生物学和农业资源等5个研究中心,拥有公共技术平台、实验动物中心、现代化植物温室等平台设施,昌平生物技术育种基地、海南南繁育种试验基地、东营分子设计育种试验基地等试验基地,以及河北栾城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试验站、南皮生态试验站、太行山试验站等网络台站。拥有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的依托单位。2014年联合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现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与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共同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研究中心。

研究所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是,面向我国粮食安全、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生命科学与农业生态学前沿,攻克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领域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成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原始创新研究基地、生物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所,作为现代农业和生命健康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研究所在高粱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应用,棉属种间杂交育种、大豆高效育种、小麦花药培养与单倍体育种、原生质体再生等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创新,动物胚胎移植、胚胎核移植、人类遗传病产前诊断、中国人类群体遗传学,以及农业生态节水、盐碱地资源利用和中低产田产能提升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2001年遗传发育所成立并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先后出色完成了二期、三期、创新2020和“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的创新发展目标。在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中国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细图、重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大豆、番茄等)基因组精细图谱构建,理想株型、氮高效、植物免疫、生殖发育、表观调控等复杂性状调控机制解析,植物染色体工程、分子设计育种、作物快速人工驯化和基因组编辑等前沿技术创新,农田水碳氮循环及环境效应、咸水资源利用和盐碱地增粮技术体系创立,“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器官再生临床修复技术等方面做出了重要创新贡献。研究所独立或合作完成的8项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1、2002、2003、2010、2018、2021年)、5项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09、2010、2013、2014、2018年)、4项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16、2019、2020、2021年)。李振声院士因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开创性贡献荣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家洋院士领衔完成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荣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以来,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遗传发育所共有创新研究组90余个,职工52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拥有一级学科“生物学”、“生态学”、“作物学”博士学位和“生物与医药”、“农业”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设有“生物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遗传发育所是中国遗传学会和河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的挂靠单位,主办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和中文学术期刊《遗传》、《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拥有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5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以及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深海研究中心,建有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制品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牵头组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2个功能实验室,设有学会联合办公室、文献信息中心、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公共技术中心、海洋科学大数据中心、海洋观测网络管理中心、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7个研究支撑单元。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多年来,化学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取得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技术创新与集成不断加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延伸创新价值链,技术示范和产业化不断推进。 积极开展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在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能源与绿色化学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建设和完善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基地。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24 条评论

  • VeilOfMidnight
    VeilOfMidnight 游客

    60年代就开始研究农业遗传学了,可见我们国家在基础科研领域的远见。

    湖南省岳阳市
    回复
  • 深夜的猫头鹰
    深夜的猫头鹰 游客

    现在的大学生能去这样的顶尖研究所实习吗?好向往啊!

    云南省玉溪市
    回复
  • 晨曦笔记
    晨曦笔记 游客

    网站内容更新一下就好了,很多信息还停留在2021年。🤔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逆骨生长
    逆骨生长 游客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做的工作很有意义,现在生态农业太重要了。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灵之翼
    灵之翼 游客

    研究所下设这么多国家重点实验室,难怪能在生命科学领域领先全国!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甜心酱
    甜心酱 游客

    看到李振声院士的成就,觉得老一辈科学家真的为祖国奉献了一生。

    河北省唐山市
    回复
  • 风铃小猫
    风铃小猫 游客

    5位院士28位杰青,这科研实力简直神仙阵容啊!👍

    海南省海口市
    回复
  • 夜语楼
    夜语楼 游客

    每天路过中关村都能看到这个研究所的建筑,感觉很神秘又高大上!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烈日炎炎
    烈日炎炎 游客

    我看网站上很多成果展示都比较专业,可以多做些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吗?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柠檬清香
    柠檬清香 游客

    希望能组织一些科普活动,让普通大众也能了解这些高精尖的农业科技。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天体观测
    天体观测 游客

    原来我国在农业基因组研究方面已经有了这么多突破性进展,真让人自豪!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放鸽子达人
    放鸽子达人 游客

    对’渤海粮仓’项目很好奇,能介绍下具体技术细节吗?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StormSigil
    StormSigil 游客

    看到基因编辑方面的研究很感兴趣,希望能在安全前提下多出成果。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今日份小确幸
      今日份小确幸 游客

      基因编辑确实要谨慎,但也别因为顾虑太多而错过技术突破的机会。

      四川省成都市@ StormSigil
      回复
  • 寂星无眠
    寂星无眠 游客

    希望能多培养些年轻科学家,把这么强的科研实力传承下去👍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画师墨云
    画师墨云 游客

    8项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这个成就真的太了不起了!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虚空信使
    虚空信使 游客

    感觉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很有特色,现在国家对生态农业越来越重视了。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甜甜小奶泡
    甜甜小奶泡 游客

    希望能公布更多科研成果,让公众了解这些研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孙悟空
      孙悟空 游客

      完全同意!科普做得好才能让科研成果惠及全民。

      北京北京市@ 甜甜小奶泡
      回复
  • 暗巷诗人
    暗巷诗人 游客

    李振声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实至名归,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风之影
      风之影 游客

      是啊,老一辈科学家们为国家农业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致敬!

      湖北省荆门市@ 暗巷诗人
      回复
  • 黑客君主
    黑客君主 游客

    好多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这里,看来是科研的重地,不知道对普通学生开放参观吗?🤔

    上海上海市
    回复
  • 晚风不语
    晚风不语 游客

    这个研究所实力太强了,光是院士就有5位,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突破性研究!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卜算子
    卜算子 游客

    遗传发育所的历史很长啊,没想到1959年就成立了,一直坚持到现在真不容易。

    北京北京市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