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金属团簇二十面体结构演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你是否好奇金属纳米粒子如何像俄罗斯套娃般层层生长?清华大学团队首次揭开银二十面体演化的原子级密码!他们通过精准合成史上最大银团簇Ag429(含429个原子),突破性捕获了从13核银原子到260电子金属体的完整生长轨迹。单晶结构清晰显示:这些"纳米俄罗斯套娃"以Ag13@Ag42@Ag92@Ag150四层嵌套方式构建,其原子级精确模型终结了学界对孪晶纳米粒子生长路径的百年争议。更激动人心的是,这些巨无霸团簇展现出真实金属特性,为定制超灵敏传感器与高效催化剂提供了全新分子蓝图。这场发表于《科学》的材料革命,正在改写纳米制造的游戏规则!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我国学者在金属团簇二十面体结构演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Ag213(左)和Ag429(右)纳米团簇多层嵌套二十面体结构解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361301)等资助下,清华大学王泉明课题组与湖北文理学院梁桂杰课题组合作,在金属团簇二十面体结构演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近期,他们报道了两例超大尺寸银二十面体团簇的合成、结构以及对金属纳米粒子生长的启示。研究成果以“基于原子精确银纳米团簇的二十面体结构演化机制解析(Deciphering icosahedra structural evolution with atomically precise silver nanoclusters)”为题,于2025年8月28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x6639。

  金属纳米粒子的形貌与特性密切相关,因此实现颗粒形状的控制至关重要。理解纳米颗粒的演化路径是实现形状控制和性能调控的关键。纳米颗粒的合成通常包含成核、晶种形成及纳米晶生长三个阶段。虽然成核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且通过电子显微镜揭示了从晶种到纳米晶的演化过程,但由于初始成核物种尺寸极小,观测从核到晶种的生长过程极具挑战。此外,因为存在许多竞争路径,控制多重孪晶金属纳米粒子的生长非常困难。

   二十面体结构常见于贵金属纳米颗粒,其晶面、顶角与棱边共同赋予该结构独特的电子、光学及催化特性。上述团队通过配体工程与动力学调控,成功合成了两例超大银二十面体纳米团簇:[Ag213(C≡CR1)96]5−与[Ag429Cl24(C≡CR2)150]5−(简称Ag213与Ag429,其中R1 = 3,4,5-F3C6H2,R2 = 4-CF3C6H4)。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Ag213和Ag429分别具有多层二十面体核结构Ag141(Ag13@Ag42@Ag86)和Ag297(Ag13@Ag42@Ag92@Ag150)。值得注意的是,Ag429拥有260个价电子,是已知的最大含零价银的纳米团簇。等离激元吸收特性和泵浦功率依赖的激发态动力学行为,证实这两种巨型银纳米团簇具有金属特性。其原子级精确结构为银二十面体从晶核到晶种的逐层演化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