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杨永恒课题组和化工系朱兵课题组联合发布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数据集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杨永恒课题组和化工系朱兵课题组联合发布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数据集

文章导读
你是否知道,中国已有4.42亿人生活在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城市?清华大学杨永恒与朱兵课题组重磅发布2010-2020年中国省市两级人类发展指数(HDI)数据集,首次实现国家、省、地市三级HDI全覆盖。这份基于最新人口普查与官方统计、经多轮验证的精细数据,揭秘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真相:尽管整体显著提升,仍有21个地市处于中等水平。数据揭示东部领先、中西部追赶的扩散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杨永恒教授课题组和化工系朱兵教授课题组在中国省以下尺度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数据测算方面取得进展,创新了HDI的编制方法,发布了2010-2020年省级和地市级HDI数据集,首次实现了国家、省、地市三级HDI测度的全覆盖。该数据集兼具细粒度分辨率与方法论严谨性,有助于揭示中国人类发展的时空格局、动力机制及区域差异,并为区域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HDI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推出,主要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类发展的三个方面的成就: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的获取和体面的生活水平。相比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指标,HDI更能体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从低人类发展水平迈入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之一,并且正在快速向极高人类发展水平迈进。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国内不同区域之间的人类发展水平仍然存在显著差异,唯有借助更全面、更精细的次国家数据,才能深入理解这种差异的成因与演变。现有关于中国HDI的测度多集中于国家或省级层面,缺乏对地市级层面的系统测算,因而难以充分反映人类发展现象背后的空间异质性与地方特征。

在此背景下,课题组构建了一套全新的中国HDI数据集,涵盖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和331个地级行政单元,时间跨度为2010-2020年。该数据集不仅包含上述行政单元的HDI值,还包含三个分项指数(健康指数、教育指数、收入指数)以及构建这些分项指数所需的基础指标(人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受教育年限和人均国民总收入)。数据集首次将中国HDI测度扩展至地市级层面,填补了现有数据在该空间尺度上的空白。同时,数据集采用最新人口普查数据、发展规划文件及相关官方统计资料,并经过多轮交叉验证,确保了时效性和准确性。

数据特征显示,中国地方人类发展水平在2010-2020年间整体显著提升。所有省份在2010年均已达到中等人类发展水平(≥0.550),但部分地市直至2015年仍处于低水平(<0.550),反映出在更细空间尺度上存在发展不均衡。从空间分布来看,地方人类发展水平的提升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扩散的趋势。东部地市较早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0.700-0.799),并进一步向极高水平(>0.800)迈进,中西部地区的发达城市也随之跟进。截至2020年,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地市覆盖人口达4.42亿,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地市覆盖人口达9.12亿,仅有21个地市(涉及4043万人)仍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这些地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区。

相关成果以“中国省级和地级人类发展指数的新数据集”(A new dataset of province- and prefecture-level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in China)为题,于8月20日发表于《自然》(Nature)旗下期刊《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

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助理教授、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龚璞,公管学院2023级博士生朱思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龚璞、朱兵和杨永恒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还有清华大学化工系2021届博士毕业生、挪威科技大学兼职助理教授及博士后研究员蒋萌。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的支持。

近年来,杨永恒课题组和朱兵课题组围绕“超越GDP”的发展测度问题持续联合攻关,与UNDP合作围绕新一轮《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开展研究,课题组提出的测度方法和关键发现获得UNDP采纳。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7-025-05745-8

数据链接:

https://zenodo.org/records/14747744

供稿:公管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