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研究长链非编码RNA进化方面取得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我国学者在研究长链非编码RNA进化方面取得进展


图 鉴定不同物种之间同源lncRNA方法的计算流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25007、32230018、91940302、32025007、T2288102、81827809)等资助下,清华大学张强锋团队和北京大学汪阳明团队、席建忠团队在鉴定同源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计算预测和实验验证鉴定人类和斑马鱼之间功能保守的长链非编码RNA(Computational predic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identify functionally conserved lncRNAs from zebrafish to human)”为题,于2024年1月9日在《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3-01620-7。

  lncRNA在发育、肿瘤等多种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绝大多数lncRNA 的功能仍然未知,通过鉴定不同物种间同源的lncRNA,能够筛选在进化上保守且具备重要功能的lncRNA。然而,由于lncRNA的序列保守性较低,传统的序列比对方法只能在不同物种间鉴定出极少的同源lncRNA。lncRNA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和同源关系,是领域内长期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张强锋研究团队首先开发出一套鉴定不同物种之间同源lncRNA的新型人工智能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和机器学习,最终实现在8种脊椎动物中鉴定出一类具有保守基因组位置以及保守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结合模式的lncRNA(图)。研究者进一步通过与汪阳明和席建忠团队开展合作,利用基因敲除、敲低、回补以及蛋白质质谱等实验技术,验证了所鉴定的同源lncRNA的功能保守性,并意外发现这些同源lncRNA在进化过程中序列保守性逐渐消失,但是却保留了RBP结合模式的保守性,有力地支持了RBP结合位点在lncRNA进化和功能保守中的重要作用。

  该工作揭示了脊椎动物中lncRNA进化和功能保守的原理,为跨物种研究lncRNA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向。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