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谢晓燕团队报道定量超声评估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文章导读
越努力越焦虑?最新研究指出,多数人对脂肪肝的认知或许存在偏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晓燕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国际顶尖医疗机构,通过114例前瞻性临床研究,首次系统验证了定量超声在诊断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MASLD)和肝炎(MASH)中的精准度。令人惊喜的是,TSI与SWE联合模型在预测MASH方面表现优异(AUC 0.92),并为医生提供了无创、高效的评估工具。这项突破性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放射学》,或将改变脂肪肝无创诊断的临床实践!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通讯员康峻鸣)近期,附属第一医院谢晓燕教授团队联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和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国际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评估了定量超声技术在诊断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中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放射医学领域顶级期刊《放射学(Radiology)》。

中山大学谢晓燕团队报道定量超声评估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该研究纳入114名接受肝活检的参与者,采用组织衰减成像(TAI)、组织散射分布成像(TSI)和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 SWE)等定量超声参数进行评估。结果显示,TAI和TSI在评估肝脏脂肪变性方面表现优异(AUC 0.78-0.94),TSI在检测炎症方面显示良好性能(AUC 0.84),而SWE在评估肝纤维化分期方面表现卓越(AUC 0.81-0.97)。TSI与SWE联合模型在预测MASH(AUC 0.92)和高危MASH(AUC 0.82)方面展现出优秀的诊断能力。研究团队还基于TSI和SWE参数构建了预测MASH和高危MASH的列线图,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无创、准确评估MASLD严重程度的实用工具。

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谢晓燕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上海瑞金医院任新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黄通毅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志艳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pubs.rsna.org/doi/10.1148/radiol.242564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