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储一体化新模式助力温室环控绿色转型
文章导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创新团队研发出一种墙体复合相变材料,可对温室室内太阳光进行光热解耦,优化温室光热环境。该技术通过立柱式相变储能装置,将红外光储能、可见光反射用于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实现节能控温。试验显示,北京地区应用该系统后,温室夜间温度平均提升2℃,光水平提高17.5%。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能源》期刊。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创新团队发现,利用墙体复合相变材料可对室内太阳光进行光热解耦,为优化温室光热环控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能源(Energy)》上。
日光温室俗称“暖棚”,是北方低碳节能温室的代表。日光温室内由于南北株间及温室结构带来的遮光效应,导致靠北的作物光环境较差。并且在冬季夜间,较低的室温也会影响蔬果品质与产量。
该研究以铯钨青铜纳米粒子复合六水氯化钙作为光谱分离介质,设计了一种位于北墙的立柱式相变储能装置。太阳光在经过该装置后被光热解耦,红外光利用复合相变材料进行储能,光合辐射有效波段的太阳光经过装置反射后,能促进作物光合作用。该研究中的被动光热储能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储热密度高等优点。通过该系统的调控,北京地区的试验温室夜间平均提高2℃,植物生长光水平提升17.5%。
该研究得到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通讯员:王佳)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0544225027719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