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钙钛矿材料化学成分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文章导读
你能否想象,用光谱“一眼看穿”钙钛矿的化学成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团队最新研究显示,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仅凭太赫兹拉曼光谱即可预测钙钛矿材料的化学组成,准确率高达85%,若结合紫外-可见光谱,更可逼近92%。这项突破性技术不仅破解了从光学数据反向推演成分的难题,还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实时监测、缺陷识别与材料优化提供了强大工具,或将加速下一代光伏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美国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钙钛矿材料化学成分

2024年126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团队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钙钛矿材料化学成分,准确率可达85%。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Chem)上。

由于铅卤化物钙钛矿具有高度可调的光学特性,使得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电池有望成为可取代传统硅基和薄膜太阳电池的下一代光伏产品。尽管当前已有很多基于结构准确预测钙钛矿材料光学特性的方法,然而从光学数据反向预测其成分的研究却相对匮乏。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高通量方法合成和光谱分析由单卤化物、二卤化物和三卤化物组成的各种钙钛矿材料。光谱数据用于训练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化学空间特性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太赫兹拉曼光谱数据预测钙钛矿的化学成分,准确率约为85%。当数据集包含紫外可见光谱数据时,准确率提高到近92%。此项研究为工业生产中钙钛矿材料的实时监测、缺陷检测、降解分析以及材料选择的简化与优化创造了可能。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