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力学研究所微地震监测领域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你是否还在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微地震信号难以精准捕捉而困扰?一项颠覆传统的新技术来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最新研发的“基于混合深度神经网络的微地震P波初至拾取方法”,将地震波形识别转化为图像分析任务,融合UNet与Transformer模型,实现高效精准的智能拾取。这项国家发明专利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特征提取弱、效率低的瓶颈,更大幅提升定位精度,广泛适用于非常规油气、地热开发、矿山安全、地质灾害预警等多个关键领域,为地下动态监测装上“智慧之眼”。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地质力学研究所微地震监测领域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突破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深度神经网络的微地震P波初至拾取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特征提取能力不足与计算效率低下等瓶颈问题,成功实现了微地震信号智能化处理的技术革新。

该拾取方法将检测微地震P波初至的问题,转化成识别地震波形图像的任务,搭建了一套从数据整理到特征识别的完整智能预测体系。具体流程是,先收集含有微地震信息的数据,再借助UNet-Transformer混合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分析,就能精准确定微地震P波的初至时间。

该技术在微地震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提高微地震事件定位精度,改善监测效果。技术可应用于非常规油气开发,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与评估、矿山开采安全与岩爆治理,储气库运行风险控制与预警等领域,使用前景广泛。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