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产品精准高效检测新方法
文章导读
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科研团队突破基因编辑检测技术瓶颈——传统方法耗时耗力、依赖进口设备?他们研发出"基因剪刀手"的精准追踪术!通过改造无切割活性的可编程酶,科研人员建立了全球首个能在1小时内精准捕获0.1%微量编辑位点的检测体系,无需复杂仪器即可实现田间级筛查。这项技术不仅将检测成本压低50%,更让基因编辑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效率提升十倍,为我国作物育种技术争夺国际话语权装上"快进键"。基因编辑时代,如何守护餐桌上的生物安全?答案或许就藏在这项颠覆性突破中。
(182字)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安全评价创新团队创制出一种新型可编程酶突变体,并将其应用于基因编辑作物的分型检测,为基因编辑产品精准高效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学(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
据科研人员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可提高新品种培育速度,已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基因编辑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为加强对基因编辑产品的追溯和监管,挖掘精准高效的基因分型技术成为迫切需要。为此,科研团队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和结构分析,挖掘出影响可编程酶切割活性的关键位点,创制出具有高结合能力且无切割活性的新型突变体材料,并首次建立了可编程酶介导的基因分型新方法。在复杂遗传背景下,该方法1小时内即可有效检测出低至0.1%含量的单碱基编辑位点,大大提升了基因编辑产品的检测精度和效率,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检测复杂、过分依赖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人员等问题,对促进基因编辑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及青创专项等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张惠雯)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6566325002386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