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揭示金属颗粒诱导分子自旋三线态产生机制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吴凯丰联合郑州大学博士陈宗威等,揭示了分子自旋三线态产生的新机制。该研究利用金属纳米颗粒与有机分子构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通过金属分子界面超快电荷分离,结合金属纳米颗粒中超快的电子自旋翻转,高效产生了分子自旋三线态。这一成果对分子三线态光化学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自旋三线态的高效产生是光化学和光物理领域的重要课题。由于分子无法在自旋为零的基态与自旋为一的三重激发态之间进行直接的光学跃迁,因此分子三线态被称为光学“暗态”。

该团队采用金属银纳米颗粒取代传统的贵金属有机配合物和半导体量子点,探讨金属纳米颗粒诱导分子三线态的可能性。超快瞬态吸收光谱显示,银纳米颗粒超快的热电子活化过程使得金属纳米颗粒到分子的电荷/能量转移效率较低;反之,光激发分子可以发生分子到金属纳米颗粒有效的空穴转移,并通过自旋翻转和电荷复合生成分子的三线态。进一步,该研究揭示了Marcus反转区间在控制电荷转移通路中的作用。

该工作解析了杂化材料体系的精准设计和超快瞬态吸收光谱,揭示了金属纳米颗粒诱导生成分子三线态的新原理,展示了这类杂化材料在光动力治疗和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关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Triplet Generation Enabled by Adjacent Metal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上,并被选为补充封面。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大连化物所揭示金属颗粒诱导分子自旋三线态产生机制

大连化物所揭示金属颗粒诱导分子自旋三线态产生机制

大连化物所揭示金属颗粒诱导分子自旋三线态产生机制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