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植被变化研究获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文章导读
全球快速变冷的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如何重塑陆地植被?中德科学家联手揭秘:通过分析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欧洲中纬度7个化石产地的植物群,发现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期间,两个区域植被惊人地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剧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成分比例锐减。欧洲叶缘特征和二级脉类型变异,青藏高原叶面积显著缩小,突显全球气候驱动与区域地理因素协同主导这一演化。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的研究,为解读古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响应提供关键突破,揭示气候-植被交互的深层机制。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植被变化研究获进展

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是一次全球快速变冷事件。这次事件是现代冰室气候的开端,受到构造活动、海陆位置与古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陆地生态系统对这一事件的响应具有空间异质性。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和德国森肯贝格自然研究会德累斯顿自然历史收藏馆合作,对上巴顿阶和普利亚本阶(37.71~33.9 Ma)至吕珀尔阶(33.9~27.82 Ma)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欧洲中纬度地区7个化石产地的9个植物群开展了研究。科研人员比较了晚始新世和早渐新世时期这两个地区的植被多样性、常绿成分多样性和叶结构特征变化。结果发现,两个研究区域的植被组成均响应了气候变化,表现为常绿阔叶成分比例下降和植被类型的改变;两个研究区域的植被类型均经历了从晚始新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早渐新世温带落叶阔叶林或混交中生林的转变。对叶结构特征的研究显示,欧洲中纬度地区的叶缘特征和二级脉类型发生变化,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叶面积减小。这表明,全球和区域因素对于研究地区植被的演化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以Vegetation changes across the Eocene-Oligocene transition: Global signals vs. regional development为题,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博士后奖学金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