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等利用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开展近地小行星精密定位和定轨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天文台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上海天文台研发的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开展了近地小行星的常规观测,实现了对近地小行星的精密定位和定轨。

近地小行星是指那些轨道与地球轨道距离较近的小行星。近地小行星可能会撞击地球并带来灾难,因此天文学家对这些小行星进行长期精密监测,并对新发现的小行星进行跟随观测,以快速计算它们的轨道参数,判别它们是否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

在基于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获得小行星高精度天体测量位置的基础上,该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定轨软件,精密测定出小行星的轨道,并计算出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观测近地小行星的误差,即在赤经和赤纬方向分别为0.24″和0.32″。该工作使用的观测数据包括2019年至2023年中国西安50厘米望远镜以及2011年至2022年乌克兰尼古拉耶夫50厘米望远镜观测到的约500颗近地小行星的11000多组位置信息。

进一步,研究发现,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的观测精度不受近地小行星视速度的影响,因而适合观测这些快速移动目标。同时,这一技术的观测精度不受观测预报误差的影响,故适合观测新发现的近地小行星。基于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构建的全球小口径望远镜观测网利于全球近地小行星监测,可确保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的威胁。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杂志》(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

论文链接

上海天文台等利用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开展近地小行星精密定位和定轨

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观测小行星原理图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