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李耀文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论文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近日,我校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李耀文教授课题组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20.82% efficiency and high tolerance of active layer thickness through crystallization sequence manipulation”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解决了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PCE)随活性层膜厚增加急剧衰减的问题,获得纪录认证效率的小面积单节(PCE = 20.43%0.062 cm2)和大面积模组(PCE = 18.04%15.03 cm2)有机太阳能电池。论文以苏州大学为第一及唯一通讯署名单位发表。第一作者为我校博士后陈海阳,通讯作者为李耀文。

当前,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通常基于约100nm的薄膜活性层制备,在高通量印刷时易产生孔洞,而活性层厚度增加会导致电池效率急剧降低,严重制约了其产业化进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李耀文教授课题组率先提出了活性层材料顺序结晶策略,实现了给、受体材料结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维度协同调控,获得了高结晶度、本体异质结梯度分布的活性层,有效延长了活性层中载流子扩散长度。基于100250400nm活性层制备的小面积(0.062cm2)有机太阳能电池均获得了纪录认证效率(20.43%19.15%17.93%),显著降低了电池效率对活性层厚度的敏感性。得益于此,基于高通量印刷制备的厚膜活性层,大面积(15.03cm2)模组创下18.04%的纪录认证效率。该工作解决了可高通量印刷有机光伏大面积模组制备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将加速推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苏州大学李耀文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论文

图:机理示意图、组件示意图及效率曲线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4-02062-0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