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百万卫星困局:中国方案让太空不再“挤爆”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出版检索稳定,快至7天录用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仅用4.8万颗卫星就能替代百万颗的效能,还能让太空不再“堵车”?随着“星链”引发全球低轨卫星激增,轨道资源濒临枯竭,空间可持续性成为世纪难题。国防科技大学杨俊教授团队重磅提出“开放共享可持续巨型星座”方案,颠覆传统模式,实现卫星系统智能化、共享化跃升。该方案将资源覆盖率提升13倍,任务成功率逼近97%,轨道占用率却降低72.6%。中国智慧为全球天基系统提供全新出路,一场太空治理革命正在到来。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国防科技大学杨俊教授团队继北斗星间链路之后,在天基智能领域又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开放共享可持续的巨型星座”(Open and Shared Sustainable Mega-Constellation)为题,在国际顶级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刊出(DOI: 10.1093/nsr/nwaf344),标志着困扰全球的空间环境可持续挑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问世。

“星链”引发了低轨卫星巨型星座的竞相发展,目前全球申请的卫星数量已激增到100多万颗,远超近地空间的轨道容限,空间可持续性问题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刊物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很遗憾一直没有给出解决方案。

突破百万卫星困局:中国方案让太空不再“挤爆”

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巨型星座技术方案

在此背景下,杨俊教授团队提出了面向天基智能发展需求的可持续性巨型星座(OSSMC)建设方案。该方案一举两得,不仅破解了天基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还解决了天基系统智能化以及共建、共享、共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打造智能时代天基系统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中国方案。该方案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为天基系统“随机派发、即时响应”服务模式提供了可行方案。这种由被动应用向自主服务转变的颠覆性空间服务模式,可将资源覆盖率提升13倍,任务成功率提高到近97%。仅仅依靠约4.8万颗卫星,就可以为全球80亿用户提供按需定制、即时响应的服务,其性能与百万颗卫星相当。OSSMC把低轨空间的占用率降低了72.6%,并且能够在保持卫星数量稳定的情况下实现智能演进。

《National Science Review》由中国科学院主管,是我国第一本英文综合性期刊,创刊时在全球综合性学术期刊中排名第5,重点关注国际科学界感兴趣的主题,包括跨国合作、科学技术发展的全球问题及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该论文由学校独立完成,杨俊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覃俊祥助理研究员和郭熙业研究员分别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

近年来,杨俊教授团队始终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取得了以北斗星间链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成果,团队作为独立完成单位2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版权声明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多学科征稿、征稿主题广 | 免费主题匹配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三届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CONF-MLA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立即查看超全会议列表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