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ience卓越讲座举行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未来电池如何突破安全与能量密度的瓶颈?氢能时代又将如何到来?在eScience卓越讲座上,两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带来答案。他们不仅通过核磁共振技术,首次“看见”离子在固体中的微观舞蹈,更揭示了如何用极少量贵金属,制备出高效耐久的燃料电池催化剂。这不仅是前沿技术的展示,更是解锁下一代能源革命的关键密钥。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通讯员 高兴斌)日前,eScience卓越讲座邀请到国际知名电化学家、德国化学会和德国物理学会会士、乌尔姆亥姆霍兹研究所首席科学家Sylvio Indris,国际知名电化学家、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香港青年科学院创院院士、美国电化学会士邵敏华,分别作了题为“Ion Dynamics in Li, Na, and Mg Solid Electrolytes as Observed with NMR Spectroscopy”和“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and durable fuel cell electrocatalysts”的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eScience主编陈军出席会议,并为邵敏华颁发讲座证书。eScience Energy主编李福军为Indris颁发讲座证书。eScience执行副主编张凯主持讲座。

eScience卓越讲座举行  
eScience卓越讲座举行

  Indris结合自身团队多年来的研究经验,就二次电池的基本电化学反应机制进行了详细解读。他介绍到,固体电解质材料因其能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提供更好的安全性,有望推动未来电池技术革新。其中,载流子的快速迁移是实现良好动力学的关键所在。为了研究锂(Li)、钠(Na)和镁(Mg)离子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固体电解质中的动力学行为,Indris教授团队采用了核磁共振(NMR)技术,不仅能够探究离子的局部跳跃行为,还能研究其在数微米范围内的长程迁移,进而可以探究这些离子运动的能量分布情况,并确定长程迁移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对固态电池的研究具有前沿指导性意义。

  邵敏华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前瞻性视野,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他首先指出,开发用于燃料电池反应的新型电化学催化剂,在氢能利用及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后,他系统介绍了团队数十年来专注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从催化剂的研发切入,重点围绕降低贵金属铂的用量、提高催化剂耐久性展开,并介绍了利用原位谱学手段研究催化反应机理的相关进展。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与邵敏华积极讨论。邵敏华鼓励大家抓住机遇,持续探索,为推动电化学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场卓越讲座由eScience编辑部、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物创海河实验室联合主办,吸引了全校4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多位参会师生表示,通过讲座加深了对利用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分析金属离子动力学行为与研发先进电池、高效电化学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应用的理解,为大家开启了崭新的学术视野,碰撞出思维的新火花。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