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可使普通建筑结构兼具储能功能的“电子导电碳混凝土”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可使普通建筑结构兼具储能功能的“电子导电碳混凝土”

文章导读
把房子变成巨型充电宝?MIT科学家刚刚给混凝土施了个"魔法"。通过在传统水泥中加入碳黑纳米颗粒,他们创造出能储能的"电子导电碳混凝土"。这种革命性材料内部形成蛛网状导电网络,能量密度突破每立方米2千瓦时——仅需5立方米就能满足家庭日用电量。更惊人的是,它既可作为承重结构,又能为整栋建筑供电,甚至能让道路变身无线充电器。这项技术还能利用海水储能,为海上设施带来全新可能。你的下一栋房子,或许就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发电站。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929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阿德米尔·马西奇(Admir Masic)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期刊发文,成功开发出“电子导电碳混凝土”。该技术通过在传统水泥和水中引入超细碳黑纳米颗粒与电解质,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一种导电“纳米网络”,使普通建筑结构具有储能能力。

传统储能系统主要依赖化学电池,不仅消耗稀缺资源,还面临高昂的维护成本。同时,全球每年大量使用的混凝土仅作为结构材料,功能单一,造成资源潜力未能充分利用。为此,研究团队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直接添加碳黑纳米颗粒与电解质,形成了分形蛛网状的导电网络。通过优化电解质配方并改进制备工艺,团队成功将满足家庭日用电量所需的材料体积从45立方米大幅缩减至5立方米,实现了储能密度的数量级提升。实验证明,优化后的储能混凝土能量密度超过每立方米2千瓦时,相当于一台冰箱的日耗电量。研究团队已成功制备出兼具承重与供电功能的微型拱门示范单元,验证了其在建筑结构中的实际应用潜力。该技术有望用于建造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道路、“离网运行”住宅以及分布式城市储能网络。值得一提的是,该材料还可利用海水作为电解质,为海上设施提供了新的储能方案。该研究使得未来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能承载生活空间,更能成为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为可再生能源转型提供新方案。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