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利用光热空气集水实现高效自驱动生产绿氢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空气中的水蒸气竟能直接变成绿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团队突破性地开发出一种光热空气集水-电解自驱动系统,利用多级孔碳吸附剂从干燥空气中高效吸水,再通过太阳能驱动电解,实现零碳排放制氢。即便在20%低湿度环境下仍稳定运行,野外测试无需外部能源输入。这项全太阳能驱动技术,或将彻底解决绿氢生产依赖高纯水的瓶颈,为干旱地区能源转型带来全新可能。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尹华杰团队,在光热空气集水自驱动生产绿色氢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是生产绿氢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因高效率和高纯度氢气输出而备受关注。但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过程依赖高纯水为反应原料,限制其应用。空气集水作为获取纯净水的新途径,有望为绿氢生产过程中的水源短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研究人员提出光热空气集水-质子交换膜电解自驱动系统,以有序多级孔碳为空气集水吸附剂,与改装的电解槽耦合,实现空气集水-光热蒸发-光驱动电解过程。吸附剂的多级孔结构通过模板法与高温煅烧构建,再通过表面氧化增强亲水性。研究显示,在40%相对湿度下,可实现0.49升/千克吸附剂/小时的吸水量,即便在20%相对湿度的干旱环境中,仍能够保持稳定的吸湿与光热蒸发性能。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该系统在1.65V恒电压下工作时,绿氢生产速率可达295.5毫升/小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长期运行可靠性。野外环境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无需外部加热或额外能量输入,实现了全太阳能驱动、零碳排放的绿色制氢。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研究利用光热空气集水实现高效自驱动生产绿氢

基于有序多孔碳的空气集水-质子交换膜电解水自驱动系统

研究利用光热空气集水实现高效自驱动生产绿氢

(a)吸附剂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空气集水性能;(b)室内模拟太阳光驱动实验;(c)野外观测实验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