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联合杜克大学在AI赋能仿生视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文章导读
传统仿生视觉只能看清模糊马赛克?上海理工大学张大伟教授团队联合杜克大学重磅突破!他们开发出仅0.8立方厘米的AI仿生视觉系统,模拟昆虫复眼结构,首次实现百万像素级高清全景成像(165°×360°),在狭小空间内精准识别、三维定位并实时跟踪目标。彻底告别模糊画面,让“看清”升级为“看懂”——这项技术将革新医疗内窥检测、微型机器人导航等场景,解决长期存在的成像精度与空间限制难题。想立刻了解AI如何赋予机器“昆虫之眼”的超能力?阅读全文,掌握改变未来的视觉革命!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5月21日,上海理工大学张大伟教授团队与美国杜克大学合作在《科学进展》发文,开发出一种AI赋能的仿生视觉系统。该系统模拟昆虫复眼的结构和信息处理方式,实现了百万像素级的高分辨率全景成像,并具备在狭小空间中对特定目标进行精准识别、三维定位和跟踪的能力。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仿生视觉系统的性能,还为微小无人平台和内窥检测仪器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传统仿生复眼成像系统因复杂的三维结构和有限的空间解析能力,只能呈现出模糊的马赛克图像。研究团队通过模仿昆虫复眼的协同工作机制,设计出一套仅0.8立方厘米的仿生视觉系统。该团队通过深度学习,构建了多级架构的视觉处理模型,能够进行全景图像高清重构、多目标定位、目标识别和跟踪等多种复杂任务,让“仿生视觉”真正具备了“看清”“看懂”的能力,从而彻底打破传统技术局限。与传统系统相比,新系统实现了从模糊成像到高清、全彩、超大视野(165°×360°)成像的跨越,显著提升了仿生视觉系统的实用性和智能化水平。未来,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拓展,有望在医疗检测、机器人视觉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