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明:“地下珠峰”攀登者 王秀明在2023年国际超声大会上发言。受访者供图 9月中下旬,2023年国际超声大会在中国召开。闭幕式上的民乐表演完毕,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研究员王秀明长舒了一口气,“筹备...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60
扎根青藏高原的藏药赤子 魏立新(右一)在实验室跟学生交流。本报记者 张鹏 摄 魏立新朝办公楼走去。利落的寸头,军绿色的冲锋衣,笔直的身躯走起路来呼呼带风。 32年前,这个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山西小伙儿也是这样走进中国科学院西...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480
他为量子科研“化缘”18年,“板凳”焐热后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郭光灿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1983年6月,在罗切斯特大学参加国际量子光学会议的中国人合影(左一为郭光灿、左二为邓质方、右三为彭堃墀、右四为吴令安)。吴令安供图 郭光灿(左一)听取课题组学生报告。受访...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20
顾知微:一生探索祖国的地质资源 顾知微(1918—2011),地层古生物学家,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随后进入云南省地质调查所工作,1944年进入重庆前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1950年至1955年,被地质...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70
黄万波:与古人类“有个约会” 9月14日,黄万波(左一)与考古发掘队队员在仔细观察刚出土的化石。(除注明外,本文图片均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唐奕 摄) 黄万波在家中编辑打磨PPT。(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周文韬 摄) 黄万波与考古发掘队队员...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190
挨过饿的他,只想让中国人家中装满粮 李振声 受访者供图 李振声字画 李振声(左一)和学生在麦田里 1948年的一天,济南街头,一个高挑瘦削的少年四处张望、步履缓慢地走着。他希望在这座城市找到一份工作,高中二年级的他刚刚辍学,贫寒的家境已...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10
张瑞永:潜心研究,让微生物告诉我答案 张瑞永在实验室进行菌种纯培养实验。受访者供图 能否利用充足的海水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难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瑞永的显微镜下,那些看似渺小却潜力巨大的菌株藏着一切有关微生物与海水问题的答案。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应崇福:做燃到最后依旧笔挺的烛芯 应崇福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供图 “我敢碰从来没碰过的东西,我大概有这个天分。”回顾初探超声学研究领域的历程,中国超声学研究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应崇福这样写道。 他有一个关于科研的“搭窝棚”论,认为...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450
透过“海洋之眼”看向“海底幽蓝” 张鑫 受访者供图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多米,深于1000米的深海面积超过90%。深海热液系统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海底深处没有生命。 “最近十几年,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实验室搬到海底’。我们做了一...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480
气象“老兵”曾庆存:为国为民为科学 曾庆存 受访者供图 气象学是一门关乎百姓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科学。它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更准确的天气预报,还在灾害管理、资源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一名气象学领域的“老兵”,中国科学院院...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460
李洪钟:深耕流态化 厚积展“洪”图 1965年,李洪钟在母校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室前留影。 1981年,李洪钟(右二)硕士毕业时和导师郭慕孙(右一)在一起。 1988年,李洪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时,在他设计与安...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孙家栋:造一辈子“中国星” 孙家栋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供图 “我这一生与星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造一辈子‘中国星’。”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这样表达他的人...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10
他不仅是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 裴文中(1904—1982) 1929年,裴文中抱着包裹好的“北京人”头盖骨。拍摄者由于太注意头骨化石而忽略了裴文中的头部。 “打格画方”的发掘方法沿用至今。 1957年,裴文中(左三)等在广西柳城巨...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400
把力量汇聚在一个突破口上 俞书宏院士(中)带领团队做实验。李晓萌摄 人物小传 俞书宏:1967年8月生,安徽庐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创新材料研究院院长。他长期从事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王育竹:一生只为打造最精准的“定时神针” 王育竹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供图 青年王育竹。 王育竹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到访苏联,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在汹涌的人潮中,有一个25岁的河北小伙子,苦于挤...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20
科学兴国 矢志不渝 竺可桢 1963年9月,竺可桢(左二)等在宁夏视察沙坡头地区植物固沙试验基地。作者供图 2024年2月7日是中国科学院首任副院长竺可桢逝世50周年纪念日。竺可桢1910年留学美国,1918年在哈佛大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90
“科研人员在前线,我们在一线” 高少鹏介绍实验流程。戚金葆/摄 形状各异的灰白色设备排列在一起,像一条卧龙盘踞在一个约30平方米的超级洁净间里。这里的噪声至少有80分贝,对话必须靠吼才能听见。 岳雅慧坐在狭窄的控制室里操控着这条“卧...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10
王德江:追“光”十七载 无怨也无悔 王德江 长春光机所供图 “每年都会遇到很多坎儿,每一道坎儿都得过去,过不去就没有现在的我和团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研究员王德江告诉《中国科学报》,“2024...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60
张振华:在青藏高原追逐科研梦的铿锵玫瑰 2023年3月,张振华在阿尼玛卿山进行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供图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不仅有高耸的雪山、绵延的草原、呼啸的风声,还有一群女科学家。她们扎根青藏高原的...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20
师昌绪:做人、做事、做学问 郝红全与师昌绪(右)合影。吴晓东摄 10年前的11月10日,师昌绪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师昌绪先生是材料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中国高温合金领域的奠基人,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师先生曾在很多场合讲他对做...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70
夏培肃:被刻在国产芯片上的“计算机女神” 夏培肃1946年在国立交通大学留影。 1999年国庆50周年夏培肃与李国杰在天安门观礼台。 1950年在英国爱丁堡夏培肃和丈夫杨立铭合影 。 夏培肃和研究生胡伟武讨论问题。 许多人恐怕不知道,出身教育...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戴立信:“60岁学吹打”的“不知足”人生 戴立信 上海有机所供图 60岁的时候重新开启事业,还来得及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戴立信的答案是,可以。 1984年2月,已近花甲之年的戴立信辞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有机所)的行政职...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90
王建萍:盐湖大数据背后的女科学家 王建萍(左二)等人在安装高寒干旱区气象环境设备。受访者供图 走进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以下简称青海盐湖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王建萍的办公室,一股淡雅的书香与绿植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尽管工作繁忙且充...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410
丁利:为热爱改行何时都不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就因为热爱,35岁辞职转行,行不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利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从一名医生成功转型为研究毒蛇的科学家。前不久,丁利团队发现并命名的素贞环蛇成为亚洲陆生第...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40
他,37岁开始做科研,60岁评上院士,70岁再发Nature! Meijer教授是埃因霍温理工大学(TU/e)分子科学特聘教授和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教授,被认为是超分子聚合物化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 27岁博士毕业的他,进入飞利浦研究实验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工...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力压普京的男人!985教授,更新简介 “本人现实生活中幽默感十分有限,对于想听段子的同学,很有可能让你大失所望;本人基本没有博士名额,已经不被评为博导很多年。”近期,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胡金牛更新后的个人简介再度引发关注。 2022年...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400
90后美女博士一作!他,天大校友,顶尖名校教授,独立通讯新发Nature子刊! 2025年2月10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林峰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Thermal processing to modulate surface chemist...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施一公,最新演讲! 北京时间4月6日晚上9点,耶鲁北京中心。 美东时间当天上午9点,耶鲁大学。 相隔一片大洋和12个小时的时差,第十届耶鲁中美峰会开启。本次峰会以“行稳致远,合作共赢 Forge a Shared Fut...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中国最火“神仙”教授,来自这些大学! 15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24岁博士毕业,26岁成为中山大学副教授,28岁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知名期刊上发文20余篇,还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广东气象科技杰出青年奖等荣誉……近日,拥有“开...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00
最新!颜宁,获奖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表彰名单。南都记者注意到,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现场。 南都此前报...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