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探寻“间隙”中的宝藏

开栏语 在新时代征程中,女性科技工作者以卓越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为我国科技创新作出贡献。近日,中国科学院共计10名个人、5个集体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
5个月前
0640

以爱国奉献铸就新中国科学丰碑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本版特整理三组稿件,分别从爱国奉献、创新求实、协同育人等方面展现科学家精神的不同维度,每组精选几位老科学家的故事,以他们的求索之路、学术坚守与...
6个月前
0560

刘通:仰望“星空”,志在“真空”

刘通在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苏州纳米所供图 作为一名资深天文爱好者,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纳米所)高级工程师刘通从小就对星空充满好奇。然而,喜欢从望远镜中仰望星空的刘通,却...
6个月前
0620

十年铸成“苍穹一剑”

“大气一号”卫星及激光雷达在轨工作示意图。科研团队供图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刘继桥曾在网络上看到一张来自美国夏威夷的激光幕照片。照片上一道道巨大的绿色光柱从天而...
6个月前
0630

张臣:给“天关”卫星装上“龙虾眼”

图为张臣正在展示“龙虾眼”望远镜镜片。 受访者供图 宇宙中不仅有长期存在的星辰,还有各类突如其来的爆发现象。这些爆发被称为暂现源,也被形象地称作“宇宙焰火”。它们发生于天体演化的关键阶段,携带着宇宙...
6个月前
0550

郭燮贤:始终追求“站在前面”

郭燮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 1996年,第八届全国催化会议召开,现场人声鼎沸,一个大家都以为不会见到的人出现了。他走路有些颤颤巍巍,身上背着氧气袋,可说起“催化”却能娓娓而谈。他就是中国...
6个月前
0900

马晓晨:把科研讲出来唱出来

马晓晨在做实验。 受访者供图 “在被称为‘生命荒漠’的盐湖里,生活着一种神奇的浮游动物。它似虾不是虾,游泳时身姿如仙女般优雅,人称‘仙女虾’……”不久前,在科学技术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
6个月前
0580

十载攻关,拿下激光装置“心脏”

胡丽丽在检视钕玻璃。黄海华 摄 质朴无华,这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胡丽丽给人的第一印象,犹如她研究了38年之久的玻璃——透明简洁。 科学界至今尚未彻底弄清楚玻璃的结构,“探索未知”是她的工作常态...
6个月前
0610

做中国催化事业的“催化剂”

郭燮贤在分析实验结果。 受访单位供图 让中国催化在国际领域发出响亮的声音,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郭燮贤。 2月9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燮贤先生的百年诞辰。郭燮贤院士是...
6个月前
0670

丁利:为热爱改行何时都不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就因为热爱,35岁辞职转行,行不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利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从一名医生成功转型为研究毒蛇的科学家。前不久,丁利团队发现并命名的素贞环蛇成为亚洲陆生第...
6个月前
0670

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组火了

前言:吃瓜系列的第一次“好瓜”,好导宣传和赞扬!!! (我大概看了三遍,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初看:比较快速的浏览,初始的印象仅仅是,宋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对学生很不错呀) (第二次看,相对细致的浏览...
6个月前
0670

青春扎根黑土地 协力创新保粮仓

韩晓增(右一)和邹文秀(右二)介绍黑土地保护成果。沈春蕾/摄 长春到建三江,约700公里;长春到海伦,约450公里;长春到长岭,约200公里……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
6个月前
0580

吴文俊:创中国方法 为世界算数

开栏语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奖励中的最高荣誉,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6个月前
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