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赵忠贤:初心不改 超越不断 60多年前,当年轻的赵忠贤背起行囊来到北京时,中国的超导研究刚刚起步。如今他年逾八旬,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已跻身世界的前列。 赵忠贤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潜心...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240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扎根麦田助增产 他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数十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为促进我...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230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振声:矢志攻关 筑牢大国粮仓 他曾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他曾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 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始终把“回报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为“让...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50
李菂:对抗本能 7月9日,意大利佩斯卡拉,雷莫·鲁菲尼为李菂(右)颁奖。受访者供图 接受采访时,“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穿着文化衫、大裤衩,光脚趿拉着塑料拖鞋,背着一个土黄色的帆布双肩包。 这与7月初在意大利佩斯卡...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袁承业:把自己做小 把事业做大 袁承业 上海有机所供图 1943年初,东北大学经济系的学生袁承业作了一个决定,退学重新备考化学专业。 半年前,18岁的袁承业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东北大学化学系的保送名额。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业基础,他又参加...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首届!颜宁致辞! 8月22日,深圳医学科学院(SMART)在卫光生命科学园报告厅举办新生开学典礼,正式迎来首届SMART PhD Program博士研究生。这群优秀学子将从这里开启新的人生里程,在“高起点、国际化、重交...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20
郑强,去这所大学了! 9月5日,贵州医科大学邀请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郑强教授作《新时期区域性地方高校实现创新跨越发展的...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190
谢毓元:一生践行忠恕之道 2003年,谢毓元在实验室。上海药物所供图 纪录片和传记里,他一次次讲述自己从一个化学门外汉,到钻研化学并研制出治病救人的药物的经历。终其一生,他都在用行动阐释孔子的忠恕之道。一个人立身处世,要忠于国...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南仁东:有一点瑕疵,都对不起国家! 南仁东 新华社发 “有一点瑕疵,都对不起国家!” 在山坳里奋战24年,“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对这句话念兹在兹。 戴眼镜、小个头、一身工服……在贵州大窝凼,南仁东的塑像静静矗立,目光坚毅...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60
汪景琇:执着探索太阳的奥秘 汪景琇在查阅资料。记者 刘涓溪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要持续...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40
黄葆同:勇闯归国路 筑基高分子 图片由科技日报记者王小龙制作 1955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大标题格外醒目:黄葆同因申请回国曾遭美国当局无理拘禁。自此,黄葆同的名字和他冲破险阻、艰难归国的历程开始为国人所知。 1947...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90
匡廷云:一生只为“追光” 图片由记者王小龙制作 不久前,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牵头的“真核生物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50
池志强:从地下党到学术泰斗的传奇人生 池志强 上海药物所供图 1924年11月16日,一个男孩降生在浙江省湖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他之前,家中已经有两个女孩,名字分别是“志诚”“志立”。现在,这对夫妻看着襁褓中健康、活泼的婴儿,决定为他...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五爱”院士的家国情怀 田晶娟绘 人物简介 庄育智(1924年7月27日——1996年3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家、物理冶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难熔金属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先后...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蒋新松:一位战略科学家的四十年 蒋新松(1931年8月3日—1997年3月30日) 人们知道钱学森,知道李四光,却未必听说过蒋新松的名字。 1998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国家科委党组、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中共中...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谭贤君:快乐的“地下工作者” 谭贤君 受访者供图 西藏林芝,波密县扎墨公路旁,岗日嘎布山巍峨耸立,山脚下的嘎隆拉隧道如同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缓缓通向曾长期“与世隔绝”的墨脱县。 这里,正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刘文柱:做解决国家大战略问题的科研 刘文柱 受访者供图 “真正解决实干中的问题,满足国家最紧迫的需求。”这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刘文柱不变的初心。 年仅34岁的刘文柱已专注太阳电池研究12年...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张存浩的变与不变 张存浩 大连化物所供图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科研的方向!” 7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党组书记、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原所长,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高能化学激光...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朱起鹤:“小”分子著“大”文章 朱起鹤。化学所供图 开创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设计制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实验装置、发现新的分子团簇……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朱起鹤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探索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分子机理。 2...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80
纪伟:追求显微镜的“微”之极限 纪伟 受访者供图 5月中下旬,筹备3个多月、关于高端科研仪器的香山科学会议顺利召开。参与会议筹备的纪伟一回到研究所,就扎进一间偏僻的平房。这里曾是间锅炉房,由于防震条件较好,被改造成精密光学仪器实验室...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60
刚被聘为985领军教授,他又考博成功了! 根据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网站近期发布的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考核结果, 奥运冠军武大靖拟被录取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研究生。学院方面介绍,武大靖专业素质考核成绩80分,综合素质考核得分... 学者风采 11个月前0210
肖文交:逐梦新疆这片沃土 肖文交在天山开展野外考察。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供图 巍巍雪山,茫茫戈壁,新疆艰苦的环境给探索者带来了极大挑战。 对于沉积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肖文交来说,这片荒凉外表下蕴含丰富科学宝藏的土地是他这...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460
郑强教授,又去一所大学! 6月11日下午,知名学者、浙江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师生作题为《新时期教育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的报告。 报告会开始前,董事长王新奇为郑强教授赠送创办人书法作品。 报告会... 学者风采 11个月前0200
颜宁院士,到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作报告 刚刚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颜宁院士,近日赴华中农业大学演讲。 据华中农业大学官网介绍,6月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颜宁应邀做客硕彦讲... 学者风采 11个月前0330
“钛”铸深蓝——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锐 近日成功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其强大心脏中有一个核心部件——氢泵叶轮,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团队研制。杨锐因在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走进...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1个月前0230
追梦星海 捕捉宇宙“焰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中...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500
刚刚!颜宁,获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据中国新闻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当地时间5月14日公布了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5位获奖者。中国科学家颜宁是获奖者之一。颁奖仪式将于5月28日举行。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清华大学...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草原深处,有一群宇宙观测者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天线安全性测试。资料图片 工作人员在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架设现场操作设备。资料图片 浩瀚宇宙深处,有一种神奇的现象叫作行星际闪烁。它是低频电磁波在行星际空间传播时,被太阳风散射形成的射...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20
他们的青春围着“一口锅”转 专家在“中国天眼”馈源舱前进行现场考察(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这些改变中国样貌的工程师】 与“中国天眼”来一次“亲密接触”,太不容易。 从贵阳一路向南,驶上盘山公路,至少要翻过五...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70
李家洋:国家需求植根于我的思想深处 李家洋在江西省上高县查看双季早粳稻长势。冯丽妃/摄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如何用世界8%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育种创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凭借“水稻高产优质性状...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