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小虫研究 胸怀家国天下 图为尹文英手稿。“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供图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150
胡敦欣:耕海踏浪写华章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150
闫阿儒:科研征途永不消磁 闫阿儒(中)与团队成员观察新制备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宁波材料所供图 “如果这个问题我们都解决不了,那就没有人能解决了。”遇到科研难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研究员闫...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4140
卢佩章:我只是团队中的一个小兵 卢佩章 大连化物所供图 1999年,一场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举办的大会在京举行,目的是表彰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技专家。 回忆起那段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经历时,卢佩章言辞...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4110
八旬“火山院士”刘嘉麒:一直在路上 刘嘉麒院士在办公室。 82岁的“火山院士”刘嘉麒,近期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的遴选活动中当选为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这是一位非常前卫的爷爷。几十年前就经常脚踩登山鞋,戴着...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110
47岁读博、5年后当教授,他是怎么做到的? 47岁决定转行到学术界,5年时间完成博士学位,跟比自己小20岁的人一起上课,利用工作及陪伴孩子的间隙进行实验研究,对于Roger Tipton来说,这也许是破除中年危机的最好方式。 最近,在Natur...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4110
他们的青春围着“一口锅”转 专家在“中国天眼”馈源舱前进行现场考察(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这些改变中国样貌的工程师】 与“中国天眼”来一次“亲密接触”,太不容易。 从贵阳一路向南,驶上盘山公路,至少要翻过五...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100
力压普京的男人!985教授,更新简介 “本人现实生活中幽默感十分有限,对于想听段子的同学,很有可能让你大失所望;本人基本没有博士名额,已经不被评为博导很多年。”近期,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胡金牛更新后的个人简介再度引发关注。 2022年...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100
“机器化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100
施一公,最新演讲! 北京时间4月6日晚上9点,耶鲁北京中心。 美东时间当天上午9点,耶鲁大学。 相隔一片大洋和12个小时的时差,第十届耶鲁中美峰会开启。本次峰会以“行稳致远,合作共赢 Forge a Shared Fut...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090
“喜马拉雅小黑哥”:在世界之巅守护雪域精灵 2020年,王强在珠峰保护区海拔5400米处采集植物标本。受访者供图 一阵轰隆隆的巨响,刚压制完植物标本准备休息的王强赶紧跑出帐篷查看,直径1米多的落石与帐篷擦肩而过,滚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大...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090
这辈子与地图结缘 陈昱在翻阅地图集。人民日报记者王永战摄 年过九旬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原研究员陈昱,从事地图编制工作数十年,从国家地图集到省份地图集,从遥感地图集到专题地图集,从纸质地图集到电子...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080
谭垦:追蜂人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4030
发CNS论文超24篇!知名教授曾被迫离职,现已加盟西湖大学 近日,西湖大学官网更新后(3月14日)显示,RNA生物学的国际领军人物、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杰出教授付向东已加入西湖大学,担任RNA生物学与再生医学讲席教授。 据不完全统计,付向东目前...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4030
三十载磨一剑 铸星海“红外慧眼” 陆卫研究员与团队破解红外探测世界难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供图 风云四号卫星搭载的红外探测器,如同永不疲倦的“热成像之眼”,穿透厚重云层,精准捕捉着大气温度、湿度的三维分布;嫦娥六号探测器上的...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4020
他为量子科研“化缘”18年,“板凳”焐热后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郭光灿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1983年6月,在罗切斯特大学参加国际量子光学会议的中国人合影(左一为郭光灿、左二为邓质方、右三为彭堃墀、右四为吴令安)。吴令安供图 郭光灿(左一)听取课题组学生报告。受访...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000
洪义麟:斑斓世界里的追光者 洪义麟 受访者供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洪义麟,是一位衍射光栅研制专家。但在同事眼中,他不仅是一位工程师,更是缺什么设备就能想办法造出什么设备的能工...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4000
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惊艳出圈! 近日,一位“90后”女博士惊艳出圈,她的“tittle”也令众多网友表示惊讶。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上海音乐学院“90后”青年教师刘雯雯! 她凭着中国最“土”的传统民间乐器,登上一线国际舞台...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4000
脑瘫男孩发3篇SCI,即将“博士”毕业 早上7点过,兰州的天刚蒙蒙亮,不管有没有课,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博士旁听生谢炎廷都会去学校,自习或者旁听。 13分钟,这是谢炎廷从家里走到教室所需要的时间。因为脑瘫,走路时他身体会不由自主往左倾斜...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4000
新中国首届院士,中国物理学界泰斗——饶毓泰 江西临川以频出才子而远近闻名,但多为文人骚客,科学界人士少之又少,饶毓泰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近日,记者走访江西省方志馆,多番查阅资料了解到,饶毓泰早年便设计了新型低压电弧光源...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3980
同位素国重室党支部:让党旗在科研一线高高飘扬 藏北高原岩石圈演化与战略资源突击队野外考察留影。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开栏语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3年度“两优一先”表彰名单,在全院表彰100名优秀共产党员、4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3970
“骗”走中国首富10个亿竟还当上院士?刚刚又拿世界大奖,他到底是啥来头! 那个骗走马云10个亿,被阿里同事指着鼻子让他滚蛋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他成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而且被公认为,近10年来中国最好的首席技术官。 不仅如此,他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民营企业中唯一...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3950
王大成:为环境“看病”的遥感人 王大成 受访者供图 如儿时所愿,王大成当上了“医生”。不同的是,他是给环境“治病”,遥感技术则是他的“诊断仪”和“听诊器”。 而今,王大成已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3950
郑守仪:一见钟情有孔虫 郑守仪(右一)少女时代的全家福。 1979年,郑守仪(前排右一)随中国海洋学、气象学、渔业研究和管理代表团赴美国考察访问。 上世纪60年代,郑守仪在绘图。 郑守仪在雕刻有孔虫模型。 郑守仪(1931...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3940
她甘为“人梯”,奠基中国计算机事业 夏培肃(摄于1946年)。 “107机”全景图。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供图 许多人恐怕不知道,出身教育世家、一生恬静淡然的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培肃,年轻时是如何的血气方刚。 1947年夏天的一天夜里...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3940
从海子山出发! “拉索”项目全景。高能所供图 开栏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新时代,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3920
辨草识木 绘图修志 1962年,王文采在四川折多山采集植物标本。作者供图 王文采手绘植物图谱。作者供图 王文采主持编写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作者供图 王文采 作者供图 1950年8月,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组织召开植...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3920
给煤炭“变身”后,他又在惦记能源的未来 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刘中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 “谈不上‘最美’,我就是很多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而已,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工作。”提及获得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感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3910
“大地良医”刘彦随:没有实践,哪来创新 刘彦随在毛乌素沙地现代农业双优工程观测研究基地。受访者供图 炎炎夏日,陕北黄土高原上,玉米、大豆、马铃薯郁郁葱葱。 而在10多年前,毛乌素沙地作为黄土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地区,还是茫茫流沙。 站在地...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3860
中国最火“神仙”教授,来自这些大学! 15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24岁博士毕业,26岁成为中山大学副教授,28岁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知名期刊上发文20余篇,还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广东气象科技杰出青年奖等荣誉……近日,拥有“开...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