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加快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支撑引领作用,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于2004年4月20日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协议书。由此,实现了浙江省内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拉开了宁波材料所建设的序幕。
创立以来,宁波材料所紧密结合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围绕“材料研究”,先后布局了材料技术、材料+制造、材料+能源、材料+医工4大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成为新材料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技术提供者。
至2024年12月底,宁波材料所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300多项,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累计发表论文近12000篇,材料科学排名进入全球前1‰。累计申请专利近7700件,授权专利近4100件,2022年荣获中国专利奖银奖。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4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7项。2023年获批筹建磁性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磁性材料领域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02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存量专利盘活十家试点单位之一,连续10年专利授权量科研机构前10,成果转化率中国科学院前10。
宁波材料所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组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集成度研发活动的创新团队。目前全所员工960多人,其中院士8人、杰青7人,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400多人。截至2024年12月获得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近900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计划支持近90人次、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计划支持近400人次,2020年获批“科技部海外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浙江省首家)。拥有10个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包括4个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学研究生2300多人,已培养输送研究生4700多人。
宁波材料所搭建了集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工程化、检测评估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平台,拥有13亿元的先进科研装备;建成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各类平台45个。
宁波材料所紧握变革机遇,聚焦高质量发展,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所企合作模式,探索了一条新时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以技术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与国内1500多家企业和全球250多个知名机构开展了广泛合作,实现了大尺寸单晶金刚石、非晶软磁带材、生物基平台化合物、3D打印空气舵、弹性电子传感及其器件、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TOPCon电池量产装备及技术等96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面向未来,宁波材料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院党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着力贯通“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化与系统集成-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能力、高水平科技转移转化能力,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核心任务,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研究机构”的目标,积极构建新材料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地、聚焦国家战略提升硬核竞争力、打造新材料领域产业孵化先行地,为加快实现国家新材料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要开展量子频标、时间保持、守时理论与方法、高精度时间传递与精密测定轨研究室、时间频率测量与控制、时间用户系统与终端、导航与通信等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以黄土-粉尘-气溶胶为纽带,开展环境变化的过程、规律、机制、趋势与可持续性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为国际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做出创新性贡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学科定位为以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生态学为主攻学科,主要开展宏观生态学、系统生态学、实验生态学,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简称“广州地化所”)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于1987年整建制搬迁部分学科、研究室与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合并成立的广州分部。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依托我国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天文观测优势,以南方基地(丽江天文观测站)和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抚仙湖太阳观测站)的观测设备为核心,大力推进地面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立项及建设,依托两站积极开展国际前沿问题的天文观测研究;将云南天文台打造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不可或缺的中国南方天文观测和研究集群。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拥有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5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以及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深海研究中心,建有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制品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牵头组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2个功能实验室,设有学会联合办公室、文献信息中心、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公共技术中心、海洋科学大数据中心、海洋观测网络管理中心、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7个研究支撑单元。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专业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所的目标定位是针对国家生物安全的战略需求和人口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托中国科学院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团簇平台,重点开展病毒学、新兴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在我国药物研究领域,有一颗璀璨的明星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它的发展历程和卓越成就,见证了我国药物研究从起步到走向世界前沿的伟大跨越。
希望多培养些本土人才,现在引进人才比例是不是太高了?
石墨烯创新中心是不是就是在这?最近正好在研究这个方向
8位院士坐镇,这个科研团队配置也太豪华了吧!
96项成果转化,这才是真正的产学研结合啊
专利申请量7700多件,这个数字太惊人了,想问下主要研究哪些新型材料?
看到这些科研成果,作为宁波人感到特别自豪 👍
20年发展真不容易,从零开始做到全球前1‰,宁波材料所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