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自动化所)成立于1956年,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为主要定位,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布局成立的“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的总体牵头单位,是我国最早开展智能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创新性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也是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学院”牵头承办单位。
六十多年来,自动化所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国发展初期,自动化所开拓了我国的控制科学,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年代,自动化所开创了我国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的新领域;1990年代,自动化所以控制科学为基础,率先布局了人工智能研究;2016年起,自动化所率先布局博弈智能研究,逐步形成了数据智能、类脑智能和博弈智能的完整布局,并产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自动化所长期坚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在复杂系统智能集成、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语言信息处理、类脑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系统和智能芯片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技术特色,具有从原始创新、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到技术转移转化的完整智能技术创新链。
当前,紧密围绕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挑战,自动化所确立了“自主进化智能”的核心发展目标,“类脑智能与机器人系统”“多模态认知智能系统”“博弈决策智能系统”三大主攻方向。
自动化所现有包括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实验室、复杂系统认知与决策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平台,数个北京市及中国科学院科研平台,并牵头建设了怀柔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
自动化所科研队伍实力雄厚,截至2024年底,自动化所共有在职职工1151人。其中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41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54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IEEE Fellow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
自动化所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含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在学人数已达到1402人,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并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58人。
自动化所是全国一级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的挂靠单位。自动化所主办3种学术期刊《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SCI期刊)、《Machine Intelligence Research》和 《自动化学报》。
新的征程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始终围绕“打造新时代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目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布局,心无旁骛,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以黄土-粉尘-气溶胶为纽带,开展环境变化的过程、规律、机制、趋势与可持续性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为国际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做出创新性贡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是中国科学院在浙江布局建立的首家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共建直属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计算所)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并形成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我国首枚通用CPU芯片也诞生在这里。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12月,经过几代应化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是一个依托大科学装置,主要从事重离子物理基础和重离子束应用研究、相应发展先进粒子加速器及核技术的基地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简称上海技物所)创建于1958年10月,是集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型研究机构。上海技物所以红外物理与光电技术研究为定位,以红外光电新材料、新器件、新方法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发展先进的航空航天有效载荷、红外凝视成像及信号处理、红外焦平面及遥感信息处理等技术。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设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生态环境修复中心、生物资源利用中心等3个研究部门,主办中文核心期刊《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和被SCI收录的英文期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感觉他们在AI基础研究方面特别扎实,比现在那些只会发文章的机构强多了
研究生名额一定很难考吧,听说报录比特别高
3个院士+14个IEEE Fellow,这配置太强了吧
有幸听过他们一个关于机器学习的讲座,专家水平就是不一样
他们的类脑智能研究很前沿,不知道什么能投入实际应用?
中科院自动化所真是国之重器啊,从两弹一星时代就一直在为国家做贡献 👍
希望能多出些针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从小培养对人工智能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