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自动化所)成立于1956年,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为主要定位,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布局成立的“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的总体牵头单位,是我国最早开展智能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创新性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也是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学院”牵头承办单位。
六十多年来,自动化所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国发展初期,自动化所开拓了我国的控制科学,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年代,自动化所开创了我国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的新领域;1990年代,自动化所以控制科学为基础,率先布局了人工智能研究;2016年起,自动化所率先布局博弈智能研究,逐步形成了数据智能、类脑智能和博弈智能的完整布局,并产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自动化所长期坚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在复杂系统智能集成、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语言信息处理、类脑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系统和智能芯片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技术特色,具有从原始创新、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到技术转移转化的完整智能技术创新链。
当前,紧密围绕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挑战,自动化所确立了“自主进化智能”的核心发展目标,“类脑智能与机器人系统”“多模态认知智能系统”“博弈决策智能系统”三大主攻方向。
自动化所现有包括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实验室、复杂系统认知与决策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平台,数个北京市及中国科学院科研平台,并牵头建设了怀柔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
自动化所科研队伍实力雄厚,截至2024年底,自动化所共有在职职工1151人。其中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41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54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IEEE Fellow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
自动化所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含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在学人数已达到1402人,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并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58人。
自动化所是全国一级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的挂靠单位。自动化所主办3种学术期刊《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SCI期刊)、《Machine Intelligence Research》和 《自动化学报》。
新的征程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始终围绕“打造新时代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目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布局,心无旁骛,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依托我国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天文观测优势,以南方基地(丽江天文观测站)和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抚仙湖太阳观测站)的观测设备为核心,大力推进地面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立项及建设,依托两站积极开展国际前沿问题的天文观测研究;将云南天文台打造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不可或缺的中国南方天文观测和研究集群。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智能制造和光电信息技术。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海洋工程、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等。现设有5个实体实验室。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HD)、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NML)、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LMFS)、宽域飞行工程科学与应用中心。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理论物理所自进入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基地以来,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结构以及基本运动规律方面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创新成果为目标,对学科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凝炼,形成了六个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涉及到物质起源和基本组元,宇宙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和进化。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设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生态环境修复中心、生物资源利用中心等3个研究部门,主办中文核心期刊《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和被SCI收录的英文期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是我国生物信息领域的关键力量,在生命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感觉他们在AI基础研究方面特别扎实,比现在那些只会发文章的机构强多了
研究生名额一定很难考吧,听说报录比特别高
3个院士+14个IEEE Fellow,这配置太强了吧
有幸听过他们一个关于机器学习的讲座,专家水平就是不一样
他们的类脑智能研究很前沿,不知道什么能投入实际应用?
中科院自动化所真是国之重器啊,从两弹一星时代就一直在为国家做贡献 👍
希望能多出些针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从小培养对人工智能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