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植物所)是我国植物科学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其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和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2022年,依托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设立的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植物所从不同生命层次开展整合植物生物学研究,在系统与进化、植被与环境变化、分子生理、光合作用和资源植物利用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领域,产出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大力推动了植物科学发展,有力支撑了生态文明建设、农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植物所主持完成的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等。
“十四五”期间,植物所紧紧围绕“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植物多样性形成与保护、植被与生态系统功能、光合作用与饲草种质创新3个主攻方向,开展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打造植物科学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抢占植物科学领域科技制高点,引领我国现代植物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植物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机构。
植物所现有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设有7个所内研究与支撑单元: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植物园、大数据与AI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文献中心。还拥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8个野外台站(含4个国家站、4个CERN站、6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公共技术中心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分中心。
截至2024年底,植物所现有在职职工570人(其中正高级112人,副高级192人),在学研究生833人(其中硕士生 363人、博士生470人)。研究所汇聚了一批领军和优秀青年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8人。
作为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植物所设有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草业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生物学、生态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植物所是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北京生态学学会、中国花卉协会蕨类植物分会的挂靠单位。主办的刊物有: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生物多样性》《植物生态学报》《植物学报》《生命世界》,其中前3个被SCI收录。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 1953 年,由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创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首批新建研究所之一,现任所长为刘岗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专业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所的目标定位是针对国家生物安全的战略需求和人口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托中国科学院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团簇平台,重点开展病毒学、新兴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多年来,化学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取得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技术创新与集成不断加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延伸创新价值链,技术示范和产业化不断推进。 积极开展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在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能源与绿色化学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建设和完善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基地。

果壳网
一个泛科技主题网站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电子所”)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微电子科学技术与集成电路领域的重要研发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台”)前身是1928年2月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5月20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紫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国内能拿到三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机构真的不多,期待在植物基础研究领域再创佳绩!
建议开设线上云参观,这么宝贵的科研资源应该让更多人看到啊!
看了介绍才发现植物所的研究方向这么全面,不只是传统植物分类,连分子层面都做得这么好!
我家孩子现在对植物特别感兴趣,不知道植物所招不招小小讲解员培养兴趣?🌱
周六刚去过国家植物园,展区设计很有科学感,就是人太多啦~
看到植物所的历史这么久远,确实让人敬佩,老一辈科学家打下的基础真的雄厚!
期刊Impact Factor有多高?JIPB好像挺有名的
饲草种质创新这个方向很有意思,感觉对农业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最近在研究自家阳台的绿植养殖,希望这种科研机构能多出些科普内容 🤔
他们官方网站有一些简单的科普短视频,可以先看看。我也希望有更系统的课程!
植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很有意义,现在环境保护确实需要科学支撑
是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真的越来越重要了,希望研究成果能更好应用到生态保护中
博士生470人,这个规模在国内植物学研究机构里算很大了吧
三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科研实力杠杠的
有15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Plant Science领域的人才聚集地啊
这个标本馆号称亚洲最大,不知道对外开放参观吗?想去开开眼界
植物标本馆要是能定期举办专题展览就好了,一定去捧场
国家植物园揭牌是个大事件,周末准备带孩子去看看 😊
植物研究所的历史真的悠久啊,将近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