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植物所)是我国植物科学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其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和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2022年,依托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设立的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植物所从不同生命层次开展整合植物生物学研究,在系统与进化、植被与环境变化、分子生理、光合作用和资源植物利用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领域,产出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大力推动了植物科学发展,有力支撑了生态文明建设、农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植物所主持完成的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等。
“十四五”期间,植物所紧紧围绕“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植物多样性形成与保护、植被与生态系统功能、光合作用与饲草种质创新3个主攻方向,开展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打造植物科学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抢占植物科学领域科技制高点,引领我国现代植物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植物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机构。
植物所现有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设有7个所内研究与支撑单元: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植物园、大数据与AI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文献中心。还拥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8个野外台站(含4个国家站、4个CERN站、6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公共技术中心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分中心。
截至2024年底,植物所现有在职职工570人(其中正高级112人,副高级192人),在学研究生833人(其中硕士生 363人、博士生470人)。研究所汇聚了一批领军和优秀青年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8人。
作为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植物所设有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草业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生物学、生态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植物所是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北京生态学学会、中国花卉协会蕨类植物分会的挂靠单位。主办的刊物有: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生物多样性》《植物生态学报》《植物学报》《生命世界》,其中前3个被SCI收录。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兰州化物所目前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岩土所)创建于1958年,是专门从事岩土力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工程应用背景为特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 1953 年,由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创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首批新建研究所之一,现任所长为刘岗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五十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学科定位为以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生态学为主攻学科,主要开展宏观生态学、系统生态学、实验生态学,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制约长远发展的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为着力点,以持续提升研究所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建设成为服务、引领和支撑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研究战略科技力量。成为在我国陆地表层过程、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安全、生态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核心科学与技术研究中起引领作用的综合研究机构,成为国家区域发展、资源利用、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思想库、人才库,成为国际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和生态建设领域的著名综合性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是从事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30年1月在南京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1934年7月改名为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1944年5月又分建成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要开展量子频标、时间保持、守时理论与方法、高精度时间传递与精密测定轨研究室、时间频率测量与控制、时间用户系统与终端、导航与通信等研究工作。
看了介绍才发现植物所的研究方向这么全面,不只是传统植物分类,连分子层面都做得这么好!
我家孩子现在对植物特别感兴趣,不知道植物所招不招小小讲解员培养兴趣?🌱
周六刚去过国家植物园,展区设计很有科学感,就是人太多啦~
看到植物所的历史这么久远,确实让人敬佩,老一辈科学家打下的基础真的雄厚!
期刊Impact Factor有多高?JIPB好像挺有名的
饲草种质创新这个方向很有意思,感觉对农业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最近在研究自家阳台的绿植养殖,希望这种科研机构能多出些科普内容 🤔
植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很有意义,现在环境保护确实需要科学支撑
博士生470人,这个规模在国内植物学研究机构里算很大了吧
三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科研实力杠杠的
有15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Plant Science领域的人才聚集地啊
这个标本馆号称亚洲最大,不知道对外开放参观吗?想去开开眼界
国家植物园揭牌是个大事件,周末准备带孩子去看看 😊
植物研究所的历史真的悠久啊,将近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