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所

帅气的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刚柔并济的“神经触手”探针成功研发

在脑机接口与神经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柔性神经电极凭借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与机械匹配性,被认为是实现长期稳定神经信号采集的理想选择。相较于传统刚性电极,柔性探针可有效减少脑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并延长在体寿命...
2天前
010

研究发现自然重力线索促进人类视觉运动感知

研究发现,人类视觉系统能自动提取并利用自然重力线索,以提升对整体运动模式的感知能力。中科院心理所蒋毅团队通过五项心理物理实验,比较了自然与反转重力条件下人们对随机运动中一致性运动的辨别阈值,发现无论条...
17小时前
0180

研究揭示任务难度调节心智游移对大脑相位动态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与朋友打羽毛球时,思绪却被近期未完成的工作任务所占据,无法专注追踪球的飞行轨迹,导致反应迟缓和动作失误。这种现象在心理学研究中被称为心智游移,即注意力从当前任务转向...
1个月前
0260

研究揭示两条催产素信号通路协同作用介导小鼠救援行为

人类在面临生命危险时,常常会展现出无私的助人行为。这些自发性的救助行为在强化社会联系、促进互惠与合作以及提升社会福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这些自发性救助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
15小时前
0290

研究发现人类与猕猴识别跨物种生物运动的共同性和特异性脑区

人类和动物均具备快速识别外界环境中同类或其他物种运动模式的能力。这种本能可以帮助人类在复杂环境中迅速察觉潜在威胁,并使人类能够区分同伴的行走、奔跑和跳跃等动作。对于动物而言,这种能力更是关乎生存。无论...
3个月前
0740

研究发现多层级神经追踪协同实现生物运动视听整合

人们听见远处传来的脚步声,余光瞥见晃动的身影,即知有人迎面而来。无论是见其人还是闻其声,人类都能够敏锐捕捉到生物运动信号。视听信号的同步出现更是促进了人们对生物运动的探测和感知。这种促进效应要求人脑协...
3个月前
0370

研究揭示主观认知下降老年人记忆提取客观损伤的神经机制

老年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等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主观认知下降是自我报告的认知能力下降,但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正常,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极早期阶段。有研究从分子影像、静息态fMRI等角度发...
15小时前
0350

研究揭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认知重评能力特点

在刺激与情绪之间,人们拥有选择如何回应的自由。情绪并非由外界刺激直接决定,而是由个体对刺激的认知与解释构建而成。基于建构主义情绪观,有研究提出通过改变情境的认知构建以调节情绪状态。这一过程被称为认知重...
3个月前
0390

研究揭示生物运动情绪信息的多水平加工机制

知觉与解读他人的情绪,对个体的社会交往和生存进化具有重要意义。面孔是常见的传递他人内在情绪状态的非言语社会线索。除面孔外,生命体的运动也传递着他人内在状态的重要线索。即便当生物运动由极度简化的、附着在...
13小时前
0390

研究揭示生物运动早期视觉加工中的跨物种神经机制

对人类和动物而言,在复杂的视觉环境中迅速检测其他生物体的运动是重要的视觉加工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捕猎、躲避天敌和社会交互等生存行为。通常,实验研究采用被称为生物运动的简单光点动画来刻画人或动物的运动信...
3个月前
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