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光敏色素phyB稳定转录因子BP/KNAT1促进光诱导种子萌发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刘勋成团队研究发现,拟南芥KNOX家族转录因子BP/KNAT1,在光诱导种子萌发过程中起正调控作用。红光/远红光受体——光敏色素phyB能够直接与BP蛋白互作,通过降低其泛素...
研究提出“植物-菌根协同”新框架
在全球森林退化加剧与气候变化威胁的背景下,以提升地上碳储量为目标的森林恢复策略面临着土壤碳库恢复滞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提升不足等问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团队联合德国、美国、捷克、荷兰和意大利等国...
热带雨林动态演化历史研究取得进展
气候变化是加速物种灭绝和驱动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不同地质时期气候剧烈波动对地球生态系统塑造起到关键作用。生物群系作为具有自身独特外貌特征且受制于特定气候条件的自然群落,呈现为有形的生态进化单...
研究发现树木在最长的生长季拥有最少的木质部细胞生长量
森林木质部碳库作为新兴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相较于传统认知上的其他组分碳储量,如冠层、凋落物和根系等,其碳密度更高且周转周期长,在缓解气候变化上的作用可能更具韧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春季物候提前和生长季...
研究解析铁皮石斛多糖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
铁皮石斛中的甘露聚糖具抗氧化、调节免疫力及改善II型糖尿病等作用,但其生物合成机制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研究团队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鉴定出转录因子DoWOX4可直接激活甘露聚...
研究揭示乙酰化修饰调控植物向光性分子机制
植物的向光性是一种关键的环境适应性机制,使其能通过调整生长方向来优化对光能的捕获,提升光合效率并促进生长发育。向光素phototropin 1(phot1)作为核心的光受体,介导了植物对蓝光的感知和向...
研究构建三种药用甘草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
甘草,被誉为“国老”,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它就被列为上品,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常说它能“调和诸药”,在众多经典方剂中,甘草就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和...
研究揭示橡树物种局地适应性形成的遗传基础
物种如何通过遗传变异实现局地适应是进化生物学的研究命题之一。传统研究大多依赖单一参考基因组和短读长测序技术,难以全面解析结构变异等复杂遗传元件。随着长读长测序技术的发展,整合多个体高质量组装的泛基因组...
华南植物园揭示锥属物种基因组变异的驱动机制
遗传变异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物种间的基因组变异模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并受到多种进化力量的影响。然而,关于不同进化机制对相似基因组变异景观形成的贡献以及不同机制...
华南植物园揭示全球尺度下不同菌根类型木本植物抗旱性差异
丛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树种具有不同的养分吸收和利用策略,被认为是影响这两类菌根树种全球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菌根真菌帮助宿主植物吸收水分并提升植物抗旱性。然而,全球尺度下AM和E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