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电催化烷基N−O键氢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软件著作权申请198元全包
文章导读
甲胺生产必须高温高压、产物难分离?我国学者破解了电催化N−O键氢解的世纪难题!天津大学张兵团队发现,低配位铜催化剂通过强偶极作用,将N−甲基羟胺氢解能垒骤降450 mV,室温下甲胺选择性飙升至99%,法拉第效率超95%。安培级电流密度下30小时稳定产出1500 mmol甲胺,更以廉价重水克级合成氘代药物关键原料——多纳非尼等药物制备迎来绿色革命。这项《自然·化学》突破,一举解决工业痛点,25种化合物氢解难题迎刃而解!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我国学者在电催化烷基N−O键氢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强偶极促进N−O键氢解实现甲胺安培级电合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71213、22371205)等资助下,天津大学张兵教授团队在电催化烷基N−O键氢解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强偶极促进N−O键氢解实现甲胺安培级电合成(Strong dipole-promoted N−O bond hydrogenolysis enables ampere-level electrosynthesis of methylamine)”为题,于2025年7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5-01864-2。

  烷基胺是药物、材料及农用化学品制造的关键原料。甲胺作为基础烷基胺,目前工业主要采用甲醇氨化法生产,但需要高温高压进行,且产物复杂分离困难。氘代甲胺作为氘代药的重要砌块,其绿色合成是合成化学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以水/重水为氢/氘源的硝基甲烷电催化法虽可在常温常压下实现甲胺/氘代甲胺的合成,但N−甲基羟胺中间体中N−O键极化程度低、键能高,导致其氢解效率低,甲胺选择性不足10%,成为限制高效电合成的关键问题。

  针对这一难题,张兵教授团队采用电还原氧化铜前驱体制备了低配位铜电催化剂,通过N−甲基羟胺中间体和低配位铜产生的强偶极相互作用,促进N−O键氢解,在室温和安培级电流密度下实现了甲胺的高效电合成。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可使N−甲基羟胺以近似平伏的方式吸附在催化剂表面,降低了N−O键氢解的能垒,使其最优还原电位降低了450 mV,甲胺选择性达到99%,法拉第效率>95%。在1.0 A cm−2电流密度下,30 h内可实现1500 mmol和67%法拉第效率的甲胺电合成。该技术以廉价重水为氘源实现了氘代甲胺的克级制备,并进一步用于制备多纳非尼等氘代药物。不仅如此,该反应体系还可拓展至25种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环状羟胺及手性羟胺的高效氢解。该研究为烷基N−O键氢解提供了高效、可持续的绿色合成新途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