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专家学者共议网络空间安全新趋势、新模式、新业态

文章导读
2025网络空间安全学术大会在武汉举办,百余位顶尖专家齐聚探讨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新模式与新业态!从人工智能系统安全到6G内生安全,从大模型带来的挑战到人才培养路径,大会聚焦前沿、碰撞智慧。邬江兴、张平文等重磅院士学者倾情分享,80余场报告揭示未来网络安全图景。这不仅是学术盛宴,更是产业发展风向标。如果你关心网络安全如何守护数字中国,那么这篇文章将带你一睹大会核心议题与专家真知灼见。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通讯员朱承基、石川)7月12至13日,2025网络空间安全学术大会在武汉召开。大会以“网络空间安全新趋势、新模式、新业态”为主题,共设置1场主论坛、12场专题论坛及2场圆桌对话。百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国家政策导向、行业标准、前沿技术、应用前景、产学研结合等维度展开讨论分享。

武汉大学专家学者共议网络空间安全新趋势、新模式、新业态

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殿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孔志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世泽,以及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等出席。

张平文在致辞中介绍了武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发展历程、重点工作与已有成果。他指出,武汉大学将整合优质资源,全力构建更加完备的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体系,充分发挥网安基地协同育人机制优势,助推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的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曹学勤介绍了中国电子学会在助力学科发展、培育专业人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工作。她表示,中国电子学会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的创新发展。

大会组委会主席、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执行院长王骞主持开幕式和主论坛。邬江兴、郑建华、管晓宏、黄殿中等围绕设计安全、密码定义安全、人工智能系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新趋势新挑战新思考等分别做特邀报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建峰、电子科技大学张小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勇东、西安交通大学苏洲、清华大学徐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伟等6位高校相关学院负责人及学者,分别就新一代无线网络安全、开源国产化网络安全专用开发生态等内容进行报告。大会还就大模型给网络安全研究和人才培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具身智能安全未来展望两个热点话题开展圆桌对话,围绕大模型安全与隐私、AI技术挑战下的可信数据流转关键技术、6G内生安全等主题,设置12场专场讨论,80余位专家作学术报告并深入交流。

大会进行了论文征集,在会场设立“学术成果墙报交流区”,充分展示该领域青年科技人才的优秀学术研究成果。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电子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家委员会会议。

据悉,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武汉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家委员会、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承办。中国电子学会成立于1962年,是中国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拥有48个专业分会,覆盖了半导体、计算机、通信、网络空间安全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所有领域。本次大会聚焦新形势下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新趋势,探索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新业态,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网络空间安全保障方案集智献策。

(供图:国家网络安全学院  编辑:相茹)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