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发现新质子幻数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团队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首次精确测量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证实质子数14为新幻数。该研究突破奇特原子核测量技术瓶颈,深化了对核结构对称性破缺机制的理解,为探索原子核存在边界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来源:中国新闻网
2. 浙大一院成立中阿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揭牌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构建覆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临床诊疗”的全链条国际合作体系。中心将聚焦传染病防控、疫苗研发等关键领域,推动远程医疗网络建设与中医药国际化,助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
来源:潮新闻
3. 全国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苏州分中心成果显著
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公布运行数据:自2024年落地以来,征集2400余项高校成果,促成单项目最高转化金额1.7亿元。苏州配套设立5亿元天使基金及15亿元未来科技基金,推动“先使用后付费”模式落地超2000项技术合作
来源:中国新闻网
4. 天津大学开发新型太赫兹光声系统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团队研制无创血钠监测系统,突破太赫兹技术的水干扰难题。该系统通过光声效应实现活体小鼠血钠实时测量,人体实验验证临床潜力,为电解质紊乱诊断提供免抽血解决方案,成果发表于《光学》期刊
来源:科技日报
5. 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最大规模毕业典礼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在雁栖湖校区举行,1.5万余名学生毕业(含7114名博士、8108名硕士)。典礼首次为毕业生定制“怀柔科学城文旅专列”,6384名毕业生携1万余名亲友参与,创校史规模之最。校长周琪提出“十年之约”,勉励学子助力2035年科技强国目标
来源:腾讯新闻
6. 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获国际物理学最高奖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因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快速射电暴、星际磁场测量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荣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个人奖,成为首位凭中国本土科研成果获此奖项的科学家。其团队曾发现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FRB20190520B
来源:新华网
7. 吉大一院实现水稻源人血清白蛋白临床突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牵头22家医疗中心完成全球首个水稻源重组人血白蛋白Ⅲ期临床试验,证实其对肝硬化患者疗效不劣于传统血浆提取产品。该技术突破血源限制,为解决血液制品短缺提供新路径,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刊《Gut》(IF=25.8)
来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官网
8. 长春中医药大学揭示林下山参多糖修复机制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团队发现林下山参中性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Alistipes senegalensis代谢流,显著修复老年小鼠肠道屏障损伤。该研究为抗衰老食品开发提供新靶点,成果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IF=14.1)
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官网
9. 苏州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推动校企协同
苏州市举办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宣布先进材料与生物医药分中心已撬动102场校企路演,收集超1万项高校成果。大会同步启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加速C9高校成果在苏转化,构建“2+8+N”全域创新网络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 武汉协和医院共建医工交叉联合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与联影集团共建的院企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落户医院新建的科技创新转化大楼。该实验室将聚焦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推动人工智能与精准诊疗技术融合,助力武汉建设国家级医疗装备创新基地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