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发基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多功能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
4月7日,据Wiley网站消息,清华大学与北京化工大学研究团队合作采用墨水直写(Direct-ink-writing,DIW)3D打印和静电喷涂技术制备出一种双模式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该设备具有自供能人体活动监测、能量供应、电磁波吸收、自修复、柔韧性、超疏水/油性等多种功能和特性,有望用于高质量人机交互、可穿戴医疗和电子皮肤。相关研究内容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期刊上。
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能够将微弱机械能高效转化为电能,具有可持续、便携、通用、结构简单等特性,非常适于自供能可穿戴电子设备。然而,现有TENG性能和稳定性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其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导致可穿戴设备信号失真并影响人体健康,且TENG制备采用的传统DIW打印墨水流变和凝胶化特性不理想。这些问题都限制了TENG在自供能可穿戴电子设备上的应用。对此,研究团队将具有分层结构和定制缺陷的多维CoCNT(钴纳米粒子负载碳纳米管)和CoNirGO(钴镍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复合纳米填料,与Zn@2S-FSi(多氟化、动态锌离子配位交联梳状/瓶刷型聚硅氧烷)混合,最终形成 CoNiG@CoC-FSi 墨水,然后DIW打印出特定复杂几何结构的TENG。经测试,该TENG展现出卓越的摩擦电输出性能(开路电压185.4伏,短路电流1576.2 纳安,功率密度729.8毫瓦每平方米)和稳定性。此外,采用静电喷涂技术在棉织物表面改性制备的TENG可穿戴电子设备(F-TENG)展现出优异的电磁保护性能(最小反射损耗-64.81分贝,宽频吸收特性5.1吉赫兹),同时还具有超疏水(水接触角153°)、超疏油(油接触角146°)和自修复(效率82.4%)特性,显著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该工作首创一种兼具自供能传感、电磁安全和环境适应性的多功能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在高质量人机交互、可穿戴医疗和电子皮肤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