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采取新策略提升锂硫电池性能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文章导读
你是否好奇,是什么让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实现惊人突破?西安交大研究团队巧妙结合电化学原位掺杂与自组装技术,成功制备出镍单原子锚定的石墨烯膜,像“分子筛”一样加速锂离子脱溶剂化过程。这项发表于《德国化学会国际版》的成果,使电池容量达1169 mAh/g,700次循环后衰减率仅0.024%。揭秘高性能锂硫电池背后的催化与筛分协同机制,为下一代储能技术带来全新可能。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西安交大采取新策略提升锂硫电池性能

221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采用电化学原位掺杂与自组装策略,制备镍单原子锚定的石墨烯膜,可显著提升锂硫电池性能。该成果发表在《德国化学会国际版》(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锂硫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有望成为下一代储能设备。然而,在电极与电解质的接触面上,锂离子从溶剂化状态转变为非溶剂化状态的过程受到抑制,严重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发展。对此,研究团队提出一种新策略,把电化学原位掺杂和自组装相结合,来制备镍单原子锚定的石墨烯膜,目的是结合电催化与纳米通道筛分效应,加速锂离子溶剂络合物的解离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以石墨烯膜作为正极界面修饰层的锂硫电池容量高达1169 mAh/g,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出色的长期循环稳定性,700次循环后每个循环的容量衰减仅为0.024%。该成果对推动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设备发展、促进多学科融合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