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22所高校师生共同探索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路径

科研动态3个月前更新 武汉大学
2,759 0 0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高校校园如何成为守护生物多样性的新战场?这项全国首个大学生生物多样性调查计划首次登场!400余名高校学子集结,22所院校同步开启对植物与鸟类的科学大普查。通过破解联合国"3030目标"的落地密码,探索构建校园生态保护区的新范式——武汉大学联合腾讯公益基金发起的"高校自然观察节",将用微观视角记录生态数据,为千所大学打造"袖珍生物库"提供科学模板。生态保护不再遥远,你的校园或许正封存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武汉大学22所高校师生共同探索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路径

通讯员杜巍)近日,2025湖北首届高校自然观察节培训动员会在武汉大学举办。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省22所高校的131支队伍、4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多所高校教师参与会后专题研讨,共同探索高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路径。

会上,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杜巍深度解读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3030目标,揭示了高校校园作为“微型生态保护区”的价值。他对如何进行校园植物多样性、鸟类多样性的调查和科学记录做了全面指导。

2025湖北高校自然观察节由武汉大学和腾讯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大型科学实践活动,由武汉大学发起,面向全省高校在校学生。活动旨在动员更多大学生群体参与本校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记录,为本校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为之后各高校参与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OECMs,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建设,助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的“通过自然保护地和OECMs实现3030目标”的实现提供“高校OECMs”范式。

(编辑:相茹)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