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荣获2025年度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5月16日至23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会上为三位国际专家颁发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获此殊荣。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荣获2025年度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张楚汉院士颁奖(右一)

张楚汉,1933年生于广东梅州,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事水利工程与水工抗震研究,在坝工科技理论与工程建设实践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60余年来,紧密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实践开展研究,提出了高坝—地基—库水系统非线性动力模型,可以综合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横缝非线性开合、混凝土材料损伤断裂、坝体抗震钢筋强固等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高坝动静力超载破坏的非连续全过程仿真分析方法,实现了高坝结构在动静力荷载作用下连续—断裂—非连续—破坏的全过程仿真;创建了震源-坝址直接模拟的最大可信地震模型以及混凝土全应变率细观仿真方法。综合上述成果,建立了科学性与工程实用性相结合的高坝安全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全面应用于我国高坝工程以及国际合作工程,在我国200米以上新建高坝中的应用率达90%以上。完成了三峡、二滩、小湾、溪洛渡、锦屏、龙滩、向家坝、大岗山、白鹤滩、乌东德等30多项高坝工程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安全评价。

他参与或主持了南水北调、西南大水电站群开发、唐家山堰塞湖整治与北川地震遗址保护、中国水利学科发展战略、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水与工程方略等咨询项目。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叶剑英奖等奖励20余项。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荣获2025年度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张楚汉院士发言

国际大坝委员会大会是目前世界坝工领域专业水平最高、参加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学术会议。2001年,国际大坝委员会设立评选终身成就奖,授予对国际大坝委员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或在坝工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国际坝工专家,至今共有43位国际专家获此奖项。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荣获2025年度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会议现场

供稿:水利系

编辑:刘芳芳

审核:郭玲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