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陆地棉叶绒毛发育的新位点被发现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文章导读
棉花叶绒毛如何成为抵御灾害的天然屏障?最新研究揭开了关键遗传密码!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团队首次同时鉴定到3个主效位点:LPA1正调控绒毛发育,而新发现的LPA2和LPA3则负调控,三者形成精密反馈网络——LPA1激活LPA2/LPA3表达,后者又抑制LPA1转录。这一突破不仅系统解析了叶绒毛发育的遗传机制,解释了其如何增强棉花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还为棉花纤维分子育种提供了全新理论支撑。立即探索,解锁提升棉花产量和韧性的科学密钥!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调控陆地棉叶绒毛发育的新位点被发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团队鉴定到3个控制陆地棉叶绒毛的主效位点,并系统解析了其调控叶绒毛发育的遗传机制,为解析棉花表皮毛和纤维发育提供了新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

叶绒毛和纤维都是棉花表皮毛状体,其中叶绒毛是叶片重要的物理屏障,对棉花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形成以及生态适应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其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尚未全面解析。

该研究利用1037份遗传多样性丰富的陆地棉种质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首次同时鉴定到3个与叶绒毛数量相关的主效位点 LPA1 、LPA2 和 LPA3 。其中 LPA1 是已发现的正调控绒毛发育位点,且其候选基因表达可能受上游的结构变异调控。该研究新鉴定到LPA2和LPA3位点,其候选基因是一对同源基因,均负调控叶绒毛发育。进一步研究表明,LPA1位点的候选基因能与LPA2和LPA3位点的候选基因的启动子结合,激活它们的表达;而LPA2和LPA3位点的候选基因则能抑制LPA1位点的候选基因的转录。研究结果揭示了叶绒毛主效位点参与棉花表皮毛起始和发育过程的调控网络,解析了陆地棉表皮毛发育的遗传机制,为棉花纤维分子遗传提供了理论支撑。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梁冰)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