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昆虫、微生物与植物互作新方式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2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昆虫基因组学创新团队首次发现酵母代谢挥发物能够精准引导蛾类昆虫定位取食富含花粉的发酵花蜜,揭开了昆虫、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复杂互作新机制。该研究不仅为提升植物授粉效率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提供了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吸引昆虫的花香主要源于植物本身的芳香物质。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花蜜常被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侵染,其代谢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会影响昆虫的访花行为。

研究发现,酵母菌在富含花粉的花蜜中会产生大量挥发物–异戊醇,东方黏虫通过触角上特定嗅觉受体MsepOR8识别异戊醇,通过神经信号传导至特定的嗅小球AM2,进而传递到大脑的嗅觉中枢。敲除该嗅觉受体后,东方黏虫无法有效响应这一化学信号,导致觅食行为的改变。这一气味引导机制形成了一个精密的“互利循环”。此外,研究还发现,花粉的摄取对东方黏虫的生殖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食用含花粉花蜜的蛾类,其产卵量比仅食用纯花蜜的个体高出近40%。该研究不仅证明了酵母和东方黏虫之间的互利关系,还揭示了花蜜和花粉在昆虫觅食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马昕怡)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6354-3

研究发现昆虫、微生物与植物互作新方式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